“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以后,村里的垃圾不見了,老舊的道路重新開始硬化了,環境好了,村民的心情也舒暢了。”韓城市芝陽鎮芝陽村村民馮孝全高興地說。韓城的變化可謂是陜西省農村環境變化的一個縮影。
“十二五”以來,陜西省以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為突破口,以生態創建為助推器,牢固樹立城鄉環境一體化治理的新思路,全面啟動了包括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村歷史遺留工礦污染治理等在內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全省90個連片整治試點縣進入了全面加快建設的新時期,總投資23.06億元,600萬農民群眾從中受益。
■上下聯動 干群一心
□美麗村莊持續嬗變
自2012年陜西省被列為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試點省份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實現美麗陜西的一項重要抓手,納入全局工作。
陜西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以獎促治”加快解決突出農村環境問題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有力推進全省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財政、環保部門聯合印發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項目考核驗收辦法、整治工作方案以及相關技術規范,深入現場開展技術指導,促進整治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
同時,省委、省政府向各市、縣(區)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夯實責任,納入連片整治示范項目的縣、區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切入口,整體推進全域污染防治工作,促進生態環境整體優化,農村面貌顯著改善。
說起農村環境面貌的改變,家住眉縣湯峪鎮閆家堡村的曲紅芳可以說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好處。
曲紅芳是2014年4月辦起的農家樂。她告訴記者說:“1994年嫁到這個村子時,村里的環境太差了。一出門,滿街都是垃圾。”
自2012年閆家堡村列入陜西省首批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村后,湯峪鎮緊緊抓住示范村建設和眉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契機,依托湯峪口旅游資源,對閆家堡村進行了統一規劃,從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到增收致富產業的培育,短短兩年時間,一改過去“柴堆糞堆建筑堆,污水橫流垃圾飛,門前冷落車馬稀”的舊面貌。
如今,“村里有廣場游樂園,戶戶門前有花壇,垃圾污水全處理,四季賺錢展新顏”,成為了閆家堡村的新景致。
此外,閆家堡村還搭上了眉鄔旅游的“快車”,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
“‘五一’小長假期間3天下來,收入也超過了1萬元。5月2號那天最多收入了5000多塊錢。”曲紅芳滿臉透著喜悅。
如今在眉縣農村,每10戶配置1個垃圾箱,每50戶配置1名保潔員,每個村組有1個垃圾轉運箱,每個鎮配備3輛垃圾轉運車,鎮村集中點建設污水處理廠。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不僅美化了村莊,也增強了當地招商引資、創業發展環境競爭力。
■因地制宜 因需施策
□農村環境治理新模式不斷涌現
農村環境治理,點多面廣,每個村子面臨的問題又各不相同,想要突出特色,各有味道,就必須因地制宜,因需施策。
自從掛上了“垃圾兌換超市”的牌子,鳳縣鳳州鎮百貨店老板劉會會的生意更加紅火了。在這里,村民們只要拿上些原來當垃圾扔掉的塑料瓶、廢紙和酒瓶等東西,就可以在這里兌換到洗衣粉、牙膏、衛生紙等各類生活用品。
為了實現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鳳縣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上別出心裁,建設了垃圾兌換超市,根據可再生資源回收量,對依托的商業兌換點按照年度進行適當的財政補貼。
除了鳳縣,納入示范項目的各示范縣區都在不斷改革創新、完善制度,積極探索農村環境整治的新模式。
扶風縣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建立起了符合農村實際的“五有”長效機制,并在全縣范圍內進行了推廣。具體來說,“五有”就是確保每一個村子都要有柴草堆、糞土堆、建材堆“三堆”固定堆放點,有垃圾污水處理系統并正常運行,有固定環衛人員,有錢辦事,有人管事。
“五有機制”的建立,讓扶風縣農村環境面貌在短時間內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被列入試點的大多數縣區都出臺了各具特色的農村垃圾管理、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制度規定,完善了鎮村管理機構、保潔隊伍,探索建立了資金保障、考核督查等機制。
■聚力產業 綠色發展
□農村環境質量結構雙提升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關鍵要靠生產發展來支撐,其最終目的也是要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眉縣變美了。”這是西府印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宏斌的肺腑之言。作為眉縣在外的創業者,他對家鄉的每一點變化都很關注。
2014年,他在家門口組建了以食用玫瑰產業為主的西府印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食用玫瑰的種植,就是希望以后在村里推廣,讓老百姓收入更多一些,腰包更鼓一些。”
積極打造“宜居宜商宜創業”的眉縣,在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開始的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313元、財政收入33744萬元、生產總值771877萬元。然而,到了2015年年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了9590元,財政收入33869萬元,生產總值1069120萬元。眉縣還被評為全省回鄉農民工創業示范縣。
除了眉縣,漢中西鄉縣立足名茶之鄉和生豬養殖大縣實際,積極推廣“豬沼茶”、“豬沼菜”、“豬沼糧”等循環種養模式,建立以“種植業—養殖業—沼氣—種植業”為一體的農業循環產業鏈的循環鏈畜禽生態養殖“西鄉模式”,也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之路。
■全面治理 持續推進
□4200多個村莊期待改變
陜西省的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到今年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
5年來,全省共建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工程2288處、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143處,建設垃圾中轉及處置設施152處,配備各類生活垃圾收集車20175輛,建設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1797處。
已建成國家級生態縣(區)3個、生態鎮25個、生態村11個;建成省級生態縣(區) 23個、生態鄉鎮373個、生態村369個。
“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不斷豐富完善;無動力、微動力污水處理技術大力推廣,“豬沼茶”、“豬沼果”、“豬沼菜”等循環產業鏈模式受到了肯定。
寶雞市今年年底前將率先實現行政村整治全覆蓋;漢中市到2018年底實現全覆蓋;安康、商洛、西安等地也正在推進全市拉網整治。
陜西省環保廳廳長王成文將全省農村環境整治總結為4個“新”,即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農村污染治理模式取得新突破,農村環境保護統籌能力得到新提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