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委提出“珠三角各市力爭2018年底消除80%以上的黑臭水體”的要求,結合實際,我市要確定到2018年底,全面消除市區6條黑臭水體。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實現這一目標?
為此,記者采訪到參與起草《江門市潭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的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博士陳中穎和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教授潘偉斌。陳中穎認為,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的關鍵是做好截污,潘偉斌也表示,截污是治理黑臭水體的第一步,且更多的是控制點源污染,而在控制面源污染上,建設“海綿城市”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現狀
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
去年6月,蓬江區天沙河、杜阮河,江海區麻園河、龍溪河,新會區會城河、紫水河共6條河流被列為江門市區黑臭水體。據了解,江海區龍溪河外海七東村內河涌經整治后,河涌內垃圾已經清理。“現在的氣味已經是最正常的了,沒有比這更好過,以前這里的水都是偏紅色的。”住在附近的居民龍先生告訴記者,河水污染變臭,容易滋生蚊蟲和細菌,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不過現在每天都有人清理河面上的垃圾,相比以前已有改善,“希望能想辦法治理得更好一點。”據悉,外海七東村的這條河涌,以前曾是附近村民的納污渠,堆滿大量的生活垃圾。
除此之外,麻園河天鵝灣附近河面垃圾已明顯減少;新會區會城河、紫水河河面經前期的專項整治和日常保潔管理,生活垃圾明顯減少,流域范圍內的養殖場也已基本清理完畢;杜阮鎮長喬大道廣順達電器工業聚集區旁的小河河面上,原有的黃褐色油狀帶已不復存在,河水恢復清澈,污染黑點基本得到消除。
除了垃圾漂浮現象的明顯改善,判斷黑臭水體治理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水質。根據4月5日我市通報的今年第一季度潭江流域“河長制”水質情況及考核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與去年第一季度比,天沙河納入“河長”考核的白石、江咀斷面,水質變化程度為-28.98%(注:水質變化程度為水質綜合污染指數與上年同期相比的改善幅度,負值為水質改善,數值越小則改善程度越大;正值為水質惡化,數值越大則惡化程度越大);天沙河納入“段長”考核斷面的棠下段、環市段、白沙段考核斷面,水質變化程度分別為-33.78%、-31.76%、-27.04%,水質趨好明顯;麻園河納入“段長”考核斷面的固步閘,水質變化程度為-61.94%,排名“段長”斷面考核的首位。然而,根據通報結果也可以看到會城河、紫水河、杜阮河等水質形勢依然嚴峻,包括天沙河在內的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依然艱巨。
措施
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清理完成
在行政措施方面,為了確保到2018年底,市區6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現象,我市在摸清污染源底數的前提下,先行采取行政措施清理污染源頭,削減入河污染物總量。
在工業污染源專項整治方面,實行黑臭水體流域掛牌督辦和“河長制”評價考核。在農業污染源專項整治方面,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面完成市區黑臭水體流域整治范圍內依法劃定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的清理工作,已關閉或搬遷養殖場807個,其中豬場791個,清理存欄9萬多頭,家禽場16個,清理存欄11.52萬只。在垃圾專項整治方面,東部三區一市在黑臭水體流域范圍內均建立了“集中整治+長效保潔”機制。目前,大面積漂浮物及積存垃圾基本已清理。
在生活污水專項整治方面,我市加強城鎮排水許可管理,完善審批機制,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截污納管工程。同時,做好水環境調度。據了解,東部三區一市水系調度自2016年6月以來,在每月農歷初三實施水環境調度,進入11月以后實施每日調度,增強了水的流動性,換水效果明顯。
加快在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在工程措施方面,加快在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天沙河、杜阮河流域,豐樂污水廠提標改造可研已完成,棠下污水廠二期擴建和杜阮污水廠二期擴建正在開展可研編制工作;在麻園河、龍溪河流域,江海污水廠首期提標改造項目建議書編制已完成,正在開展工程設計工作,在會城河、紫水河流域,西門路、城北路道路改造沿路截污干管工程,目前進行工程勘察設計。
推進電排站建設和水閘水庫調度管理,提高河道水動力。配合黑臭水體治理,麻園河上游滘頭段引水泵站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麻園河下游龍泉滘電排站建設工程已進入前期調查階段。會城河泵站工程正在動工建設。紫水河方面,通過沙堤沖水閘和石澗二庫排洪渠調節,提高河流水動力。
推進清淤工程,改善水質。針對堵塞嚴重的麻園河上游滘頭段,江海區已開展了清淤整治,實現了短期水質改善。同時,建設自動監測站,提升水質監測能力。據了解,天沙河江咀水閘水質監測自動站和馬鬃沙河水質自動監測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議
截污是治理的第一步
黑臭水體治理難。那么,消除黑臭水體的關鍵究竟是什么呢?為此,記者采訪到參與起草《江門市潭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的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博士陳中穎。陳中穎指出,由于江門包括珠三角很多城市河網密布,河涌多,管網設施建設難度較大,因此截污做得不好。
“黑臭水體治理的主要問題還是截污。這是治理的第一步,有些單位經常去做一些底泥的修復和水體的治理,但是不截污是起不到作用的。”他說,導致很多河體黑臭的主要原因就是污染負荷進到河里,因此,他建議首先第一步必須把截污做好。但是,由于截污難度大,涉及的問題不光是資金,還包括征地、拆遷等,因此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
截污除了是要做好雨污分流,控制住點源,還要注意解決面源的輸入問題。“面源就涉及到防洪、排澇等,需要在河岸帶和徑流輸出的路徑上做一些生態攔截或者生態治理的措施。”陳中穎說,通過截污削減污染負荷,黑臭水體治理的壓力就會減小,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其他的一些修復,比如底泥的修復、清淤或者其他的一些生物修復等。
由于珠三角很多河流都有一個先天不足,屬于內河涌,沒有活水,加上人口密度較大,集雨區的范圍比較小,地表徑流資源較少,“因此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途徑是通過水資源調配增加水資源供給量。”陳中穎說,現在提倡比較多的就是“海綿城市”的概念。
據了解,建設“海綿城市”就是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有利于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陳中穎告訴記者,通過管網建設,將雨水滯留起來慢慢處理,可以使這些雨水由污染負荷轉變成一種水資源,用來彌補河涌入水不足的問題。
方向
建設“海綿城市”可控制降雨帶來的污染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教授、廣東省黑臭水體治理專家潘偉斌表示,黑臭水體治理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先截污,包括點源和面源。”而建設“海綿城市”主要是針對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即面源污染采取的措施。
在黑臭水體治理中,建設“海綿城市”,一方面是控制了降雨徑流帶來的面源污染。“‘海綿城市’的幾個內容主要是滯、滲、蓄、凈、排。其中‘凈’就是雨水的凈化,主要是對雨水徑流中污染物的去除。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在黑臭水體治理中有助于對面源污染的控制。另外,‘海綿城市’的做法,有助于讓雨水回歸到自然環境中去,向地表水補充一部分的徑流,進而對地表水產生稀釋。”潘偉斌說,“海綿城市”建設并非將雨水和地表水完全隔絕開來,“當雨水經過綠地等進入地表水后,有助于水體中的微生物呈現多樣性,有助于提升水體的凈化能力。從這一點來說,‘海綿城市’的建設對黑臭水體的治理確實存在一定的效果。”
由于“海綿城市”主要是針對雨水的,因此潘偉斌認為,試圖通過建設“海綿城市”來解決黑臭水體問題,在目前來看還是不太現實的,“因為黑臭水體大部分還是來自于點源的污染。加上水體本身存在長期積累的內源污染問題,因此,黑臭水體治理首先要從點源和內源的污染治理上著手,把主要的問題解決好,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建設‘海綿城市’削減面源污染。”
那么如何解決點源和內源的污染呢?有很多方面和方法,較快的就是采用曝氣設備增氧,短時間內較快的做到污水的治理,國內就有一些這樣專業做曝氣設備研發,生產的公司,上海歐保環境正對上述問題研發的浮水噴泉式曝氣機具有增氧凈化水質及造景功能,采用漂浮安裝方式,無需專用的安裝基礎,可以實現曝氣與景觀效益的有效結合。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