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當地媒體報道稱,汝陽縣馬蘭河因為污染變成一條“紅河”,“紅水”的源頭正是附近一山頂的染料廠殘留處理池。事件發生后,汝陽縣官方通報稱,對污染源加蓋防水雨布,防止雨水滲入土壤并帶出紅色污水。(2014年9月18日中國新聞網)
“紅河”、“藍河”、“牛奶河”、“七彩河”等污染事件一次次觸動著公眾的神經,也一次次的讓公眾對我國環境問題擔憂。河流能夠地滋潤大地、哺育河水兩岸的人民,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搖籃。而現代化的今天一條河流對一個城市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譬如提供生活用水的來源、空氣等環境調節器、生活環境的美化師等。
據調查汝陽縣這次河水污染事件是由于企業私自將殘留廢水排至東側山坡上并進行黃土復蓋,因近期連降大雨,致使紅色隨雨水滲出土壤。當我們為這種無知、無德做法憤慨之時,汝陽縣官方通報稱,對污染源加蓋防水雨布,防止雨水滲入土壤并帶出紅色污水。難不成河水的污染是由于天下暴雨照成的么?關停污染企業難道僅僅停留在拆除設備不顧忌污染源之上么?倘若沒有雨水我們就會對土壤的污染視而不見么?
如果沒有了大雨當地政府由如何去發現污染物的掩蓋呢?因此此次事件過后,不因僅僅停留在處理相關企業責任人的同時也應該對汝陽縣政府相關人員的失責予以懲處,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就此次事件進行反思,莫讓類似河流污染事件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觸動大眾的神經。
筆者認為,對于環境問題莫要等到亡羊方知補牢,相關部門一定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居安思危。首先,對于污染企業的處理上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關閉停辦之上,而應該更加注重污染源的處理﹔其次,平時的監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定期檢查、不定期突擊檢查并行才能真正的起到政府監督的作用。政府更應全面掌握企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及污水排放去向等詳細情況,發現違法污染行為即使處理查辦。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