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廬縣在實現“全域可游泳”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升河道水質及創新長效管理方式為目標,以水質鞏固提升、河道生態美化、長效固本強基為重點,開啟了“黨、群、企”三類群體全面參與“巡、認、護”三種方式的河道管理模式,以“3×3”特有模式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網絡,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治水的巨大作用。
目前,全縣83條主要河道全部達到Ⅲ類以上水質,其中Ⅰ~Ⅱ類水質河道數量基本維持70%以上。
以巡為基
推進河道管理常態化
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桐廬縣在明確95位黨政河長的基礎上,設立了224位村級河道段長和對應的“河道警長”以及1100余名河道保潔人員,確保每條河道有人管。
“我們要求全縣所有河長按照縣級河長每半月一巡、鄉鎮級河長每周一巡、村級段長每3天~5天一巡的制度開展河道巡視工作,河道保潔員每天巡查河道兩次并及時清理漂浮物和垃圾等,實現‘一段一管理一保潔’的運作模式。”桐廬縣治水辦綜合組組長葛丹介紹說,“河長以日志的形式及時登記問題督促整改,并且充分利用‘杭州河道水質’APP及時接收、處理群眾投訴,同時開展后續跟蹤回訪。此外,還單設了河道警長,負責全面收集掌握排污點等情報信息,嚴厲打擊涉水違法犯罪。”
桐廬縣還公開聘請了92位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環保人士無償擔任“民間河長”。
作為民間力量代表,民間河長主要負責河道管理、巡查走訪等工作,并重點開展監督檢查,為河道管理加上“第三道保險”。
2015年,通過民間河長發現和解決各類涉水問題180余件,收集相關建議50余條。
以認為先
探索河道管理新招式
2014年初,桐廬縣以社會參與、自愿認籌、留本返還、收益捐贈為原則設立“五水共治”生態公益金,全縣1萬多名涵蓋機關、教育、金融、醫療等各行各業人士以及300多家企業積極參與認籌,總認籌額達1.27億元。兩年來,通過“返本捐息”運作模式已將2400萬元公益金專項用于城鎮、農村供水安全項目和重點區塊截污納管項目,惠及了11萬農村人口以及縣城、中心鎮絕大多數居民。
同時,桐廬縣桐君街道商會與街道以“自愿認養、互相監督”為原則創新推出“認養河道”模式,以無償提供認養經費的形式認養河道保潔工作。
“你看,這就是雙溪,現在由桐君商會出資4萬元認養,還有一條麻蓬溪也由桐君商會認養,目前雙溪的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周邊生態環境良好,成了附近居民很好的休閑場所。”桐君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華志毅介紹說。
此外,在桐廬縣百江鎮還創新推出了河流分段承包認領制,通過競標方式找河長。競標河長在繳納一定的承包款和保證金后就可以擁有競標河段的漁業捕撈權,同時需要承擔河道的保潔工作。通過前期運作,百江鎮已累計創收約1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河道建設。目前這種全新的競標河長模式已逐步在桐廬全縣范圍內推廣。
以護為本
掀起河道管理總動員
今年3月,桐廬縣鐘山鄉舉行巾幗志愿服務隊成立儀式。
鐘山鄉副鄉長毛曉紅介紹道:“這次我們鄉一共成立了11支服務隊,主要為了借助婦女的力量更好地開展‘五水共治’、‘河長制’、垃圾分類、美麗庭院等重點工作。下一步我們還將分批組織婦女到各個行政村去開展各類護水環保活動,為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打好群眾基礎。”
據悉,桐廬縣以青年、婦女、學生等志愿者為主的巾幗志愿隊、護水小衛士等團體都踴躍參與治水護水,開展了“流動雷鋒車—治水專車進農村”、“小禹治水體驗夏令營”以及垃圾分類宣傳、河道保潔等一系列治水活動。
同時,桐廬縣還依托已全覆蓋的基層走親網格,全面建成以3萬多名黨員為主的護水網絡,以黨員活動日等為載體,聯合人大、政協等監督力量,開展大大小小“五水共治”主題活動千余次。此外,桐廬縣村級環保協會等村民團體代表也積極配合開展環境信息調研和督查、環境科普等宣傳活動和公益活動。
據了解,截至2016年3月,桐廬縣Ⅰ~Ⅱ類水質河道數量已達69條。下一步,桐廬縣將進一步發揮社會力量作用,扎實推進各項治水工作,凝聚更大合力,穩定并提升Ⅰ~Ⅱ類水質,使Ⅰ~Ⅱ類水質占比與2015年相比再提高5個百分比。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