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務院發布了“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完成時間、責任分工、獎懲條例等各項措施指標均落實到了相關部委身上,被看作是史上最嚴治水條例。
大量細化的目標,勢必將在環保市場上掀起一股投資風暴,據環保部測算,“水十條”預計可拉動2萬億元投資,GDP增長約5.7萬億元人民幣。
或許,一場環保投資盛宴才剛剛開始。
史上最嚴水源治理方案出爐
4月16日,國務院發布了“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計劃明確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提出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如果單看這些目標,我們可能很難和史上最嚴水源治理方案聯系起來,但通過梳理細則,我們就會發現一些端倪。”天津泰達新水源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石鳳林說。
“水十條”當中,明確了17部委的明確職責,并在標準當中頻繁使用“所有”、“必須”、“確保”、“一律”、“全面”等詞,對硬性指標不留一絲余地。
“同時,黃牌警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停業關閉等懲罰措施的力度也很大,可以說,新法的頒布給政府和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標準。”石鳳林說。
或帶動2萬億環保投資
“水十條”標志著以新標準為核心的環保時代已經來到,可以說,當前環境產業已經乘風而上,未來,以環境治理為契機的環保產業很可能會成為國家的支柱型產業之一。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表示,未來環保產業的投入要逐步加大,并實施多元化投入,形成地方政府、企業、社會多方投入的市場化機制。整個水環境保護產品和設備的增長速度未來5年預計為15%-20%,水環境服務業增長大約在30%-40%。
環保部利用投入產出模型測算,“水十條”將直接購買環保產業產品和服務超過1.4萬億元,間接帶動約5000億元,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7萬億元人民幣,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1.9萬億元,其中直接購買環保產業產品和服務約1.4萬億元,累計增加非農就業約390萬人。專家預測,在未來5年內,“水十條”將拉動總投資2萬億元,在指標約束和經濟刺激的雙重影響下,環保產業發展或迎來新商機。
“新頒布的‘水十條’輻射面非常廣,從水源保護到管線漏損再到后期污水處理與河道治理都做了明確的解析,這就為相關環節的企業指明了提升改造的方向。”
黑臭水體治理依然艱難
在“水十條”中,黑臭水體的治理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城鎮水體排污量相對比較大,污染比較集中,很多城鎮水體缺少徑流量,沒有生態流量,治理起來相對比較難,水質改善可能是見效比較慢的過程。城市劣Ⅴ類水體、黑臭河湖的形成,往往與直排污水直接相關。
對此,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指出,治理城市黑臭水體要做到截污優先、治理為本,開源節流、生態恢復、系統治理。其中,截污是根本,關鍵是要把污染源截住,把管網建設好,做好污水處理。
吳舜澤對于黑臭水體治理的前景也表示,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是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水十條”要求地方政府要先摸清城市黑臭水體的現狀,然后再提出治理方案。
“其實黑臭水體治理的問題已經困擾許久,城市內管網相對完善,農村地區將是一個治理難點。”天津節能環保技術超市主管徐亞鵬說。
徐亞鵬告訴記者,目前在南方對于農村污水治理已有了初步的模式,即村莊劃片集中管理。“南方地區水體較北方要稍好一些,他們就把幾個村莊作為一個模塊,由政府和治理公司共同監測管理,發現排污及時處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徐亞鵬說。
據了解,摸清黑臭水體的底數是“水十條”頒布后亟待開展的第一步工作。為此“水十條”提出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應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水體排查,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
“摸清底數后,天津市將進行‘四清一綠’的綜合整治,溝通區域內的河道,使水體流動起來,為后期的治理打下鋪墊。”石鳳林說,“隨后對河道暗管加強排查,才能從根本上治理黑臭水體,所以說天津市治理黑臭水體任務還是很艱巨的。”
配合“水十條”的頒布,天津也啟動了河道治理與污水處理等相關工程,累計治理入河排污口門818個,改造雨污合流管網251公里,綜合治理河道14條(段)、171公里,至2014年年底,城市河道劣Ⅴ類水體長度比例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中心城區和環城四區初步實現水系循環流動。
本文來自《天津日報》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