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小城鎮是城鎮的一種重要類型,規模較小、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對河流的依賴性很強。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重工業向中小城鎮轉移,小城鎮河流面臨著嚴峻的生態危機,母親河水體的污染進一步威脅著小城鎮整體生態系統。近年來,隨著小城鎮的經濟發展逐漸得到重視,其生態危機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臺灣省屏東市萬年溪,就是小城鎮河流應對生態危機的成功案例,其對于萬年溪乃至整個城鎮區域的生態修復,能為大家治理小城鎮河流污染時提供借鑒。
屏東縣萬年溪
屏東市隸屬于臺灣省最南部的屏東縣,是屏東縣的縣治中心,位于屏東縣的西北部,總面積65.067 平方公里,人口21.5萬人,盛產椰子、鳳梨和牛蒡等農產品,是臺灣省一個典型的小城鎮。萬年溪是其母親河,全長6 公里,發源于屏東市東北角,其上游匯集了崇蘭舊圳及歸來公館圳兩條河流的河水,并在新生里附近與殺蛇溪匯合,其下游為牛稠溪,與高屏溪匯合后流入臺灣海峽。
90 年代,屏東市政府開始治理萬年溪的環境污染,他們在河底及駁岸上鋪設了硬質的水泥板,然而此法絲毫沒有見效,反而使萬年溪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河道進一步減少,布滿苔蘚,并散發著臭氣;政府進一步計劃,將其變為暗流,其上改造為城市道路,在萬年溪進行生態恢復之前,一部分河道已經變為了暗流,而另一部分河道中央則建立了巨大的石柱,準備鋪設道路。
面對即將消逝的母親河,財政預算有限的屏東市政府決定通過生態措施,對萬年溪進行生態修復,并針對整個萬年溪流域,制訂了萬年溪流域整體整治計劃。
治理措施
1.河底及駁岸的生態修復
首先將河道中的水泥墩柱及河底的水泥板拆除,并將河底下挖,鋪設鵝卵石及生態石籠,減緩河水下滲的流速,但保持河水與地下水、土壤之間的暢通。之后,再通過在生態石籠上,種植水生植物,通過生態的手法,增加河流生態系統的抵抗力,將萬年溪轉變為多孔隙的生態河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河底的生態石籠也是以生態環保的手段制作的,其原料是被拆除的水泥墩柱回收、碎化后制成的。
2.依靠生態手段補充新水源
首先在河流上游開辟新的水渠,將歸來公館圳的凈水引入萬年溪,并在跨越公路之處,采用倒虹吸工程。其次,對舊有河道進行加高,利用重力作用,將凈化過的河水,再度注入河流。此外,還預留了兩口伏流井作為備用水源。通過注入新水源和凈化后的舊水源一起,增加萬年溪的河水流量。
3.河水凈化工程
針對萬年溪的水體污染問題,嚴格控制畜牧廢水、生活污水以及生產污水等污染源,同時改善污水的處理方式。對于人工凈化裝置進行升級,將老舊固液分離機升級為新型,同時保留了鼓風機;在現有的三段廢水處理池的基礎上,增加兼氧及調整池。更重要的是,將海豐濕地及圳寮濕地引入萬年溪河水凈化體系,通過自然凈化法系統,對溪水進行凈化。
自然渠道凈化工程
4.倡導永續經營理念
萬年溪成功的生態修復,還得益于引入了非政府組織(NGO)及社區民眾的公眾參與機制,通過居民的參與,強化小城鎮居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推廣居民日常生活節水減排措施,并且這一修復計劃倡導永續經營理念,日后在NGO 及社區民眾的持續參與下,對萬年溪生態環境的保護將一直持續下去。并且,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以萬年溪新溪望為主題的各類文化教育活動中,包括音樂、微電影、詩歌表演等。
啟示與借鑒
1、注重生態技術手段的應用,避免在生態修復過程中,對小城鎮生態環境造成再度破壞。
2、強調河流及其流域岸上空間的共同修復
3、推廣低造價的小工程,緩解政府財政壓力
4、倡導公眾參與,強化居民環境意識,推廣永續經營模式
觀點
在當今快速城鎮化,眾多小城鎮河流面臨生態危機的時代,面對著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很多小城鎮選擇了經濟發展,而將孕育整個城市的母親河掩埋、硬化或任之生態環境繼續惡化,陷入惡性循環。相反,屏東市選擇了生態,積極地通過生態手段對母親河萬年溪進行了生態修復,避免了城市陷于更嚴重的生態危機中,挽救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而在重獲健康的生態環境之后,城市經濟的發展反而被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對于未來,我國小城鎮應對河流生態危機時,如何選擇恰當的生態技術、修復區域、工程造價及行政管理手段等而言,都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發展經驗。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