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綿城市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海綿城市是一種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圍繞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問題,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以下簡稱《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北京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李俊奇。
半月談記者:“海綿”這個詞非常形象,您是如何理解的?
李俊奇:我們的城市應該像海綿一樣,遇到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海綿城市理念主要包括一個核心指導思想,三大建設途徑,三大雨水系統和四大關鍵目標。
一個核心指導思想指低影響開發理念。三大建設途徑指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低影響開發。首先,針對生態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如水系、山地、林地等,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護,維持自然的水文特征;其次,針對已經遭受傳統城市建設模式破壞的生態系統,采用生態手段進行修復;最后,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應積極采用低影響開發理念,減少硬化面積,提高城市滯蓄、滲透、凈化雨水能力。
另外,三大雨水系統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傳統雨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徑流系統,也可通俗地理解為微排水系統、小排水系統和大排水系統。四大關鍵目標指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和水生態。
半月談記者:圍繞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技術、規劃,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實施海綿城市建設?
李俊奇:海綿城市建設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應從以下3點抓起。
首先,做好頂層設計,找準一個城市存在的突出問題。每個城市或者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不一樣的,在確定城市建設目標的時候要因城、因地而異。比如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很多區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內澇,因為它處于北京的東南部,地勢低;太湖流域的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第一目標就是污染控制,保證入河徑流水質,有利于太湖的生態恢復;濟南的第一建設目標就是促進雨水滲透,進而“保泉”。
其次,在思想上,上下必須達成共識。從市長到相關局長、技術人員,再到公眾,大家必須認識到中央提出的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復雜性、艱巨性和挑戰性,工作不能流于形式。
最后,在技術和方法上必須創新,不能簡單地套用或復制某一固定模式。
半月談記者: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是否體現了“道法自然”的理念,如何將城市建設得更加宜居?
李俊奇:現代城市有很多名片,包括園林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衛生城市、宜居城市以及最近提出的海綿城市等等。比較這些城市名片的考核評價指標,就會發現生態指標的地位越來越高,海綿城市的生態特性跟這種趨勢非常吻合。
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遵循的指導思想之一就是“道法自然”,建設自然、生態、綠色的基礎設施。這些年我們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太過于強調灰色基礎設施建設,相應地淡化了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灰色基礎設施過分注重人工化的工程,比如混凝土管道、混凝土池子等等。而綠色生態的基礎設施,就是用生態自然的,或者模仿自然的生態措施實施。其實,應該是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海綿城市建設也是為了彌補和償還近年來城市化發展的“欠賬”。
古人往往是擇水而居,因水興城,倚水而生。一個城市的人口、經濟、發展,都與水資源的承載力相關。我們應該根據水資源這塊“短板”來確定城市化的規模和城市的發展戰略。近年來,國家提出了“以水定城”的戰略,這對推動城市文明的發展,特別是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會大有裨益。
半月談記者: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如何調動市民的積極性,讓他們也參與到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來?
李俊奇:通過宣傳與交流,老百姓一般還是很支持的,比如很多人愿意在小區或者自家的樓下,準備一個雨水罐,把雨水都存起來,讓雨水少點排走。建筑房屋大概占城市下墊面的30%左右。如果家家戶戶都這么做,對于減少徑流排放的效果就會很明顯。
關鍵是引導。包括建設和完善關于雨水排放的獎勵和補貼機制,雨水減排的激勵機制。北京就曾經對開發商提出了,如果建立雨水利用設施,就會減免防洪費。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建立征收雨水排放費的法律法規,這都會對市民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除了這些,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少。比如現在不少地方的路邊小餐館,就直接把泔水往下水道傾倒,這些餐廚泔水進入下水道后都排到河里去了,對水體造成污染。每一位市民,都應該認真對待這些問題。
再比如,如果管道沉積物多了,雨水口就應該清掏。包括地面上的垃圾,因為垃圾管理不好的話,下起雨來,就會隨著雨水排進河道。所以,市民不要亂扔垃圾。
良好的水環境,不是說僅僅靠排水公司、靠河湖管理處的治理和管理就能實現,這跟每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
半月談記者:為了激勵地方進行海綿城市試點,今年4月,南寧、鎮江等16個城市入選2015年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結合試點工作,您還有一些什么樣的意見、建議?
李俊奇:海綿城市的建設,必然會拉動經濟增長,從本行業的規劃、設計、施工、軟件模型開發,到帶動其附屬產業的產品制造,材料的更新和日常的運營維護等,能夠促進多產業共同發展。國家的投資,加上地方上的配套資金,和社會資本的參與,甚至有人預計未來海綿城市的建設規模可達萬億。所以海綿城市的建設必須要科學規劃和實施。海綿城市是百年大計。
我想首先應該尊重科學。海綿城市的建設不能一刀切,過分地夸大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作用,或者過分地貶低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作用,這些都是不對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能夠起到減少徑流總量、減少徑流污染、美化環境,這是無可爭議的,但是遇到大暴雨,若沒有管渠系統的快速排放,城市還是會面臨內澇的問題,因此在海綿城市建設時需要將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和灰色雨水設施有機結合在一起。
我們還要做好攻堅克難的準備。海綿城市的建設光有政府的決心還不行,必須得到全社會的支持,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在雨水系統改造過程中,可以結合城市棚戶區改造、道路鋪裝改造、綠化景觀提升等項目共同完成雨水系統改造。
我還想強調一下因地制宜的實施。我國地域遼闊,水文地質、水資源、水環境等情況差別巨大。比如南方的一些地區土質是黏土,雨水下滲率很低,下凹式綠地的設計跟其他土壤滲透性強的地方就有差別,需要在地下鋪設收集管,及時將過量雨水導出。
最后,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連片效應,不連成片,就很難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若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小區、每一條道路,每一個公園,都按照低影響開發理念來規劃和實施,就會積少成多,效果會更好。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