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市中心外,流經市區的其他長24km的河段一直沒有得到任何的環境整治。由于河道防洪設施重新改造的緣故,圣安東尼奧河成為一灘死水,污染嚴重。圣安東尼奧河現有的防洪設施是1968年由美國陸軍工程兵團設計和建造的,幾十年來,盡管它非常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濫,但景觀單調乏味、缺乏視覺吸引力,生物棲息地環境質量差。因此,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必須對其進行改造,使這條河流重新恢復它往日的勃勃生機。
圣安東尼奧河(San Antonio River)是一條寬度不及2m 的湍急小河,但在一片荒野的得克薩斯平原中卻是救命的水源,因此當地居民格外珍惜。但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河流防洪工程的建設,圣安東尼奧河逐漸喪失了自然屬性,并對城市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圣安東尼奧河改造規劃成功地將河流恢復自然狀態,并整合了周邊城市資源,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濱河城市設計、古跡保存與水資源經營管理的案例。
圣安東尼奧河濱水區域
問題分析
除市中心外,流經市區的其他長24km的河段一直沒有得到任何的環境整治。由于河道防洪設施重新改造的緣故,圣安東尼奧河成為一灘死水,污染嚴重。圣安東尼奧河現有的防洪設施是1968年由美國陸軍工程兵團設計和建造的,幾十年來,盡管它非常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濫,但景觀單調乏味、缺乏視覺吸引力,生物棲息地環境質量差。因此,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必須對其進行改造,使這條河流重新恢復它往日的勃勃生機。
圣安東尼奧河濱水步行道
改造措施
1.河床改造工程
河道改造一般有三種典型的局部改造途徑:
①途徑A———在現有河道基礎上進行局部改造。這種方法對現有的二級河道重新進行調整,但僅限于現有泄洪河道范圍以內。
②途徑B———購置現有泄洪河道以外的少量土地,拓寬河道,使河流恢復到接近天然河道的狀態。
③途徑C———運用河流地貌學的原理對河流進行修復,使其完全恢復自然面貌。這種途徑是對現有河床的徹底改造,因此需要購置大量沿河兩岸的土地。
由于工程的總造價和場地的用地條件的限制,南部河段的修復措施綜合采用途經A和途徑B。當然采用這種方法不能把河流恢復到完全自然的狀態,但其景觀和生態環境質量將得到非常有價值的改觀。
河斷面示意圖
河平面示意圖
2.洪水調控措施
①通過擴大河床外側的河流橫斷面,增加和拉長河床的蜿蜒度。
②拆除埃斯帕達大壩以有效地減少賽姆佛尼蘭(Symphony Lane)地區的洪水威脅。
③在下游地區開挖大水面, 這些稍大的水面通過對現有河道下挖形成。
④確定植被及地形、道路等構筑物對河槽過水能力的影響,并以此來決定河流景觀的種植和豎向設計。通過模型數據反映不同的植被狀況,調整植被的界限,防止河槽內的植被促使水位升高和洪水能量的增加。
河段改造前
河段改造后增加河床蜿蜒度
3.河床修復措施
由于受到用地條件的約束,現有河道無法完全被恢復到天然河道的狀態。但可以對現有的枯水河道在河床范圍內進行整理,能夠創造出類似于天然河流的曲流模式。蜿蜒的枯水河道不僅更加接近天然河道,而且有效地減少了水流對駁岸的侵蝕。河灣外側由于在洪水期間所承受的沖擊力最大,所以這里是最容易發生侵蝕的地方,需要進行加固和保護。
控制侵蝕采用植被覆蓋和土壤生態工程的方法,包括使用天然材料創造侵蝕防護帶和天然的石砌結構。在水流剪力最大的地方,駁岸的坡腳處采用堆放天然石塊的方法來防止侵蝕的發生。
河床設計圖
4.河道縱向修復措施
圣安東尼奧河縱坡較為平緩,總體坡度約為0.2%。但在南部的教會宅院河段從倫斯達林蔭道(Lone StarBoulevard)至圣彼得羅河(the San Pedro Creek)與圣安東尼奧河交匯處這一段,河道縱坡的坡度要大一些,必須采用擋水壩、堰等構筑物來阻止激流對河底的沖蝕及河床下切。這里原有的一系列波浪狀的金屬擋水壩將被拆除,用石頭等當地的材料砌筑新的擋水壩,上面留15cm深的水使獨木舟能夠通過。一些擋水壩被用來蓄水以便在風景較好的地段形成較大水面,便于開展水上活動。
控制河床縱向坡度的石堰示意圖
5.改造排水口,修建濕生環境
這些排水口包括把城區地表水排入河道內的雨水管排水口和地表徑流排水槽。沿河有一系列排水口,大部分在倫斯達林蔭道以南,尺寸有大有小,視覺突兀。這些排水口將被改造,并通過建造濕生環境等措施,使之具有凈水功能和令人愉悅的視覺效果。
排污口濕生環境改造
河兩岸綠樹成林
城市的濱河地區往往是城市的發源地,它融入了城市的歷史, 連接著城市生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城市濱水地區的規劃往往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等城市生活的諸多方面有密切的關系,如果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片面地從其中某一個角度出發,,或者忽視了其中某一因,都將會對濱水地區的發展和城市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濱水空間的規劃設計必須統籌兼顧,整體協調。綜觀中國當前的城市濱水區建設,大多數項目仍停留在單純的改善園林景觀和物質環境的階段,較少注重濱水空間的多功能綜合利用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質量不高,缺乏整體性、系統化的規劃理念和深入全面的研究,片面追求速度和近期利益,因而造成質量不高、缺乏特色的普遍現象。
圣安東尼奧河改造項目計劃在2012年全部完成,它有效地改善濱河地區的生態環境和城市面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雖然圣安東尼奧河改造項目至今仍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其結果也有待于進一步的評判,但它所蘊含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為我們的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借鑒。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