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藍藻在氣溫較高時極易在富營養化的河湖中大量繁殖,并伴隨著溶解氧下降、水質變黑變臭、藻毒素釋放和生態多樣性下降等問題,嚴重破壞生態系統和水體環境,對水生生物生存以及人們的生活和活動等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藍藻水華的治理就變得至關重要。然而,由于藍藻特殊的屬性,其治理成為一大難題。同時有人利用藍藻的特性將其制成“益生食品”和“超級食品”,這些所謂藍藻資源化的健康食品真的健康嗎?
藍藻的蛋白質含量比任何一種食物都要高,除此之外,藍藻還含有重要脂肪酸、亞麻酸、脂質、核酸(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E和植物元素。通過一定的技術利用藍藻制作成的食物,被形容為“益生食品”和“超級食品”。這些所謂藍藻資源化的健康食品真的健康嗎? 但是,從水華中提取的藍藻制作食物需要小心,因為水體中還含有重金屬、藍藻毒素等有害物種。 另外,藍藻藻體內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種,本身就是很好的肥料。所需技術只是將藍藻收集,并輔助以常規的肥料制作技術。事實上,已經有很多農民在利用這種簡單的技術把藍藻制作成有機肥料。 看到藍藻的這種特性,有專家針對藍藻的大面積暴發,提出了“變廢為寶”的建議——建立藍藻產業鏈。 這樣的提議看似充滿了誘惑力,事實上有很多地方是我們必須要謹慎對待的: 一,對于一個產業來說,藍藻的供應量無疑是不足的; 二,生產出的肥料是否能做到物美價廉,受到農民的歡迎; 三,由藍藻制作而成的食品,是否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所以說,應慎提產業化,畢竟利用污染的藍藻做產業有其局限性,如制作出來的食物就不能進入食物鏈;只有制作肥料,但其中的重金屬等也不好處理。 就目前來說,可以發展一些圍繞湖水污染處理的環保產業,但是,治理好了,這些產業生命也就結束了。如果真的要搞產業,倒不如將這些費用用于開發上游的有機種植產業,如建立沼氣池,進行廁所革命、廚房革命,引導城市人群科學消費,多花的錢對自己來說是買了健康,對國家來說是治理了污染,而且,這個產業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持續發展的。因此,不要在末端的藍藻上做文章,而應在源頭的重要污染物治理、有機種植和有機產品市場開發上做文章。
芬蘭是“千湖之國”,在廢物的有效控制與循環利用、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空氣和水的環境監控、衛星遙控系統等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芬蘭提倡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廢物有效控制是非常正確的,這個在中國也有現實意義。 日本早在1979年就實施湖泊富營養化防治條例,內容已包括工業企業排放管理、含磷洗滌劑禁用、氮磷排放控制等,并明確了縣、市、町、村,企業家,縣民的責任,十分具體詳細。 澳大利亞在河流湖泊富營養化治理過程中采用了整體流域管理模式,其決策不以某個州,而是以整個流域的總體利益為基礎。 在美國,為解決流域中各行政區域間的矛盾,湖泊最高管理機構可以考慮由流域內各行政區分別派員組成。例如,五大湖的最高管理機構就是國際聯合委員會。委員會由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各委派3名代表組成,委員會下面再設立為委員們服務的具體工作班子。 此外,在控源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尋求當地民眾的支持也相當重要,一旦當地農民理解了土壤磷固定作用對湖泊富營養化控制的意義之后,執行情況就順利得多。圣約翰斯河水資源管理局主要制定了4項恢復措施,包括降低外源磷輸入、建造人工濕地、生物防治、水生植被恢復等,在治理過程中外源性磷的削減被認為是水體透明度提高的主因,隨后生物操縱法的效果顯現,水生植被也能夠長期生存。這個方案能夠成功實施的前提條件是先切斷營養源,尤其是磷。
造成河湖污染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沿流域的工業污水排放,各種垃圾未能集中處理; 其次是農田使用的大量化肥和農藥隨雨水流入河湖。 在飲用水源頭,經常看到垃圾隨處堆放,不能集中處理,特別是發達的餐飲業造成殘羹剩飯亂倒,長期下來釀成了水體富營養化。 更嚴重的是,一些露天廁所,如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學校的糞便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河道(北京某水庫上游不久前還采取這種方法),隨后隨雨水排入河湖,造成水體污染。在城市里,一些老城區排污管道和雨水管道多數是共用同一根管道。一到雨天,尤其是下大雨的時候,這種“同流合污”的管道就會將大量的污水排入河湖,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污染。 要從根本上治理藍藻污染,必須從源頭上下功夫,即杜絕藍藻的營養,“餓”死它們。在實施上述工程以及人工治理藍藻之前,首先應當將經費集中到“斷源”上來,如在城鎮建立污水處理廠,對工廠實行關停并轉,實現達標排放,農業實行有機種植,以農家肥替代化肥。只有源頭控制了,在下游才能上人工措施,否則只能是邊治理,邊污染,治理趕不上污染。
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源頭控制,流域治理,在水源地上游改化肥農業為有機農業。有機肥是風險最小的、成本最低的“緩施肥”,對土地有很好的呵護作用,而且有機種植的產品價格遠高于無機種植。 第二,上游工廠關停并轉,嚴格達標排放,加大處罰力度,不能讓企業再帶著僥幸心理繼續下去了,現在的情況是交罰款比買污染物處理設備要合算得多。 第三,上游小城鎮和小城市上馬污水處理廠,上游村莊發展沼氣村落,使人畜糞便不露天、不下水、無蠅化,有機肥料直接返回農田。 第四,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重在考核官員,將環境保護效果與其政績結合起來。 第五,恢復天然濕地生態系統,在重要流域退耕還濕,恢復天然濕地植被,拒絕使用外來入侵物種,尤其在防治水體藍藻污染時,要避免二次污染或生物入侵。 第六,政策補償,平衡利益。發展替代生計,將治理費用的一大部分用來發展上游“斷源”的替代生計,引導農民致富,和城市理性消費,保護生態環境,而不是將大量的經費用于在下游藍藻或水體上小打小鬧。
藻類水華的控制與水體富營養化的治理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管理和治理的問題。在基本上了解水華發生的原因、影響因素等之后,我們應該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進入水體,降低富營養化發生頻率,這是治理藍藻水華的關鍵之處。 另外,還需要有政府大力的配合,從法律的高度上加強管理。其次,我們要加強預測、預警和預防治理,清楚認識水華形成的機制和規律,有針對性的選擇應急措施、短期治理方法或者長期治理方案,綜合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技術治理水華。對廢棄的藻類還可以采取有效的資源化手段加以利用,變“廢”為“寶”,放大經濟效益。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