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Weihe River),古稱渭水,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干流在陜境內,流長502.4公里,流域面積67108平方公里,占陜境黃河流域總面積的50%。
渭河陜西段綜合整治工程于2011年1月15開工,經過四年半的努力,全線630公里堤防主體全部完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橋建設53座,建成生態濕地以及水面景觀15萬畝。渭南市華縣華陰103公里南山支流堤防退建加固工程全部完成,5條支流的蓄滯洪區和3條支流防倒灌工程全部建成。通過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灘、污染治理、調水攔沙,來統籌考慮、統一規劃。體現了人水和諧的理念,突出了生態修復和生態治理,大大改善了渭河的生態,并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生態、環保和社會效益。
渭河陜西段綜合整治工程
工程亮點
1.渭河全線防洪能力大幅提升
渭南、咸陽、楊凌、寶雞城市城防段達到百年一遇以上防洪標準,農防段達到30-50年一遇防洪標準,西安城防段達到30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生態護堤
2.引入人水和諧治河理念
實施堤頂硬化、灘區綠化、水面景觀和生態公園建設,建成的西安草灘段渭河生態景觀區、西安湖親水景觀工程、咸陽興平十里荷香景觀長廊、楊凌湖水面工程、秦漢新城段景觀帶、寶雞市百里畫廊、眉縣霸渭生態濕地公園、岐山蔡家坡灘區景觀工程、渭南城北區河灘景觀長廊。這些主題突出、親近自然的手法,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了渭河整治帶來的新變化,受到沿渭群眾的廣泛贊譽。
濕地生態塘
3.加強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
同時優化汛期和非汛期的水量調度,有針對性地啟動建設了浐灞生態區、寶雞岐山蔡家坡段生活污水排污口、皂河入渭口水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對進入渭河的水體進行生物凈化,取得了良好的治污效果。
分區生物凈化
4.渭河治理帶動了明顯的產業聚集效應
一批高效農業、低碳環保產業、傍河小城鎮、工業園區生態經濟區等開始沿河布局。依托渭河綜合整治工程,眉縣縣城也向渭河邊靠攏,縣城的面積擴大了5.6平方公里。西咸新區依托渭河綜合整治,成為西北首個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西咸新區依托渭河綜合整治的海綿城市建設
治理效果
陜西渭河綜合整治經過四年多的建設,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資210億元,630公里堤防主體已全部完成,5條支流蓄滯洪區和3條支流防倒灌工程全部建成,建成生態濕地及水面景觀等15萬畝。
此次渭河綜合整治在實施堤頂硬化、灘區綠化、水面景觀和生態公園建設中,融入親水理念,并將沿渭各地歷史文化融入渭河治理,建成寶雞市百里畫廊、秦漢新城段景觀帶、岐山蔡家坡灘區景觀等工程。
在河流污染治理中,最切實有效的做法就是不讓污水直接排放。由于歷史原因,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改造欠賬過多,導致城市排水雨污合流、管網老化現象嚴重。污水處理、管網建設將更為科學合理,真正實施雨污分流才是河道治理長期有效的保障。渭河治理中截污不徹底,在征地、審批等方面,整治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滯后。導致治污存在很多進步的空間。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