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持續深化開展“三級政協聯動、萬名委員同行、助推‘五水共治’”專項集體民主監督的第三個年頭。這一年,浙江省三級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扣助推落實省委“三個不帶入”決策部署,圍繞完善和落實“五水共治”長效機制主題,組織2700多個小組、22000多名委員,分赴各地江河看水質、查清淤、找短板,深入萬個村莊看管網、查運營、研機制。
2016年在忙什么?翻看自己過去一年的履職日歷,幾乎所有政協委員都會發現,督水,依然在這一年的繁忙中占據重要章節。
來自近日召開的省政協十一屆二十次常委會議上獲悉一組最新數據:2016年,浙江三級政協深入一線、督在一線,共建立治水工作聯系點1953個,1601名委員擔任河長,8890名委員擔任河道監督員,22474名委員實地察看江河溪42835公里。參與的委員越來越多,踏足的江河里程更長,人與河之間更深的關系建立了。這一年,委員們熱情不減、力度不減、追求不減,以蠻拼的姿態深研真督,全力助推省委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委員督水到了第三年,政協專項集體民主監督的重點發生了哪些變化?從最新的這份“五水共治”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報告中,我們試圖尋找答案。
深一層, 1601名委員河長一線履職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2017年新年賀詞中,浙江人又一次聽到了熟悉的河長制。
“省長村長,都是河長”,作為全國先行先試的省份,浙江目前共有6.1萬名各級河長守護全省8萬多條大小河流,殊不知,其中1601名是由各級政協領導、政協委員擔任。
2016年委員督水有多深入,委員“河長”們無疑有著最深的體會。
嘉興海寧市的平陽堰港,從3年前的劣ⅴ類水質,到如今穩定在Ⅳ類水標準,部分指標達到Ⅲ類水標準。這條河的變化,讓海寧市政協副主席田耘感慨萬千。
為推動這條河道的改變,身為河長的田耘多次召集丁橋、斜橋等四個副河長單位,開展全面調研,制定平陽堰港“河長制”管理實施方案以及各單位轄區治水詳規。在他的統籌協調下,各副河長單位紛紛亮招:馬橋街道探索建立“大河長帶小河長”分流域治水機制和“水清平陽”微信群;斜橋鎮針對河道流域廣、綜合治理難的問題,按照節點和地域進行劃段,由相關村民組組長和黨員骨干擔任“段長”,實施河段監管……
此外,當地還借力政協民主協商,專門召開平陽堰港流域治水專題協商會,力推“村規民約”促護水;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每月邀請市政協委員巡河,召開巡河現場會。3年多來,委員們開展巡河50余次,破解難題百余項。
一方河長雖然管的是一條河,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局限于一條河,委員“河長”們一直用行動堅守這一理念。
尋找甌江治理中的短板與難點,破解跨區域河流治理中行政區域限制的藩籬,身兼甌江河長的省政協副主席多次深入治水一線,推動溫州、麗水兩市簽訂《麗水——溫州協同保護甌江水環境協議書》,為上下游協力治水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也提供了一份跨流域治水的制度化樣板。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治理好運河,關鍵是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作為運河總河長,省政協一位副主席帶領委員從杭州、湖州到嘉興,沿著運河一路調研,排查污染源,尋找環境治理重點,呼吁加大沿岸工業污染整治、農業農村污染整治以及推動生態環保修復等。
為促進飛云江4個流經縣市的長遠發展,負責的省政協“河長”帶著委員和專家學者,就建設飛云江流域全域品牌進行專題研究和調研。并以省政協的“送科技下鄉”活動為載體,把多個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輸送到泰順、景寧和文成。
在《關于完善和落實“五水共治”長效機制的建議》的“五水共治”民主監督年終報告中,“蹲點”一詞分外醒目。
數據顯示,2016年省和各市、縣(市、區)政協到405個鄉(鎮、街道)作蹲點調研、解剖麻雀。發揮界別活動小組作用,分赴鄉鎮街道開展一對一監督。浦陽江、甌江、飛云江流域的縣(市、區)政協開展上下游暗訪互查,長興縣政協17個界別小組分別對接全縣17個鄉鎮(街道、工業園區),開展常態化、定點式監督。鼓勵委員隨查、隨拍、隨記、隨傳監督。
委員們的監督方式也讓人印象深刻。“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設路線,謝絕陪同,多用小分隊、蹲點式、暗訪式,及時發現難點、重點問題,不遮不掩地向當地黨政部門提出。”麗水龍泉一名基層干部對政協委員的工作作風深有體會,過去一年他不止一次從當地城建、治水辦等部門收到轉交的委員意見建議,“很多問題確實提到了點子上”。
精一點,這次監督從清淤現場開始
委員督水第三年,重點日趨明確。
2016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當天,浦江縣金獅湖清淤現場,小雨紛紛。由省政協發起的“三級政協聯動、萬名委員同行、助推完善和落實‘五水共治’長效機制”專項集體民主監督“萬千行”活動在這里正式啟動。
事實上,自2014年省政協啟動相關工作以來,三級政協已經對“五水共治”的問題點作了拉網式、全覆蓋的排查,當時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為何開展專項民主監督的第三年,政協委員們還要跑那么多地方?他們都在找什么樣的問題?
“如果第一年‘五水共治’專項民主監督是查現象,針對顯而易見的‘病灶’督促做好‘外科手術’;那么第二年則是找根子,為‘頑疾’把脈問診,從機制上尋找良方;第三年就要補‘短板’,強身健體,確保常態長效化治理。”省政協監督組一位成員這樣分析。
治水的重點在哪里?當時省政協“萬千行”活動啟動儀式選在浦江金獅湖清淤現場舉行,就是一個明確的指向。
在“五水共治”中,“清三河”、疏浚河道清理出的淤泥該往何處去,是各地治水面臨的普遍性難題。“省委明確指出,污泥不除,濁水難清,要狠抓底泥清淤工作。”在“萬千行”活動中,省政協相關專委會主要負責人表示,各民主監督小組要有重點、有選擇地深入查看了解所到之地的河湖庫塘清淤狀況,特別是黑臭河清污泥的規劃、進展、成效和問題,助力推動打好治理污泥濁水殲滅戰。
2016年7月,民主監督小組走進永康市東城街道華溪河南一村段,滿盈的池塘在午后陽光下泛著金亮的波光,讓人印象深刻。
當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東城街道共投入1182萬多元,對轄區內的河道進行清淤,共清理出淤泥5.8萬多方。
“清理出來的污泥怎么處置?”不止于看到成績表面,監督組針對永康、蘭溪兩市的河道清淤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實地察看了永康市污水處理廠引進的污泥干餾炭化處理技術的全部流程,了解到科學清淤和處置污泥對提升河道水質成效十分明顯,2016年前4個月,永康江桐琴出境斷面水質由上一年的V類提升為Ш類;蘭溪市77個小流域考核斷面,63個斷面水質達到Ш類。
并不滿足于此,委員們又深入具體點位了解情況,精準化提出意見建議:工業園區、污染企業、畜禽養殖場周邊和污水處理廠排水口等受到污染的河道要先清理,影響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行洪排澇和通航能力的河道要先清理,要加強對污泥清理、運輸、處置的全過程監管,強化技術指導。
“我們不當走馬觀花的‘觀光客’,不搞形式主義花架子,盡力做到把問題找準,把原因剖透,把建議提精。”監督組成員表示。
這一準則也落實于各地政協“五水共治”民主監督的全過程中。2016年,杭州市政協組建9個民主監督組,實施行政區域全覆蓋監督,助力G20杭州峰會圓滿舉行;寧波市政協把脈問診開發區(集聚區、工業園區)治水薄弱環節;湖州市政協監督助推完善和落實河長制;紹興市政協圍繞河湖清淤開展精準監督;金華市政協開展“市縣政協聯動、助推‘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百千行’”專項民主監督;衢州市政協緊盯生豬養殖整規開展暗訪監督;舟山市政協全力做好水源地保護重點監督,各地從實際出發,關注已建機制的執行情況和完善改善途徑,全力促進長治法治、常態長效。
實一些, 7606個問題八成以上得到整改
一組數據再次證明2016年省政協“五水共治”民主監督的成效。一年來,三級政協共反映治水問題7606個,已整改問題6453個,提出意見建議7163條,被采納5470條。
也就是說,政協委員查出了10個問題,至少有8個問題黨政部門已整改了;提了10條意見,少說有7條已被黨政部門貫徹到相關工作中。
對于這串數據的力度,政協委員們有著直接的感受。
圍繞長效機制持續落實、截污納管建設,2016年上半年,溫州市政協監督組發現,文成有部分污水處理廠處在“曬太陽”狀態;甌海白門河河岸的截污納管雖然完工,但泵房未能開工,使得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厘米”沒有著落。
為加快問題落實,補上治水工作中的“短板”,溫州市向有關單位和部門發放溫州市政協“五水共治”民主監督告知單,由政協把問題、要求和建議告知責任單位,要求整改并反饋結果。目前,所發出的通知單絕大部分已整改到位。
政協委員的監督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用瑞安市政協委員謝賽珍的話說,自參加“五水共治”民主監督以來,每一次暗訪,都會發現許多臟亂差環境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改變。“這使我對民主監督有了新的認識,也深感監督活動很有意義。”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實效導向。在2016年的專項集體民主監督中,政協委員們依然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不掩蓋、不回避,列出問題清單,擺出具體事實,提出對策建議,做到重點更明,形式更活,舉措更新,助推更準。嘉興市政協持續多年建言水系溝通流動、助推建立和完善交界河道聯動治水長效機制;臺州市政協連續3年監督助推山水涇河治理,麗水市政協開展“查河道、訪河長、找短板”活動……而黨委、政府對委員意見建議的真重視,也讓政協民主監督顯現更大的效果。
又一年伊始,聚焦“決戰治污水、大戰防洪水排澇水”,浙江將深化開展“三級政協聯動、萬名委員同行、助推‘五水共治’”專項集體民主監督,更多的政協委員又將奔忙在4萬公里甚至更長的河岸線上。相信在“浙”里的江河故事中,委員督水將書寫更加動人的篇章。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