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這是去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對黑臭水體治理提出的明確要求。
城鎮黑臭水體治理被認為是計劃中治理難度最大的一項,也是公眾對水環境質量改善感受最深最迫切的一項。面對雙重壓力,如何消滅黑臭河?湖北省十堰市大膽創新,實現5條劣Ⅴ類河流從城市“龍須溝”到“不黑、不臭、水質明顯改善”的轉變,提供了黑臭河治理樣本。
不可能變可能:昔日臭水溝,今天有魚游
深冬,十堰市張灣區犟河上游段,兩岸休閑活動居民頗多,一個二十幾平方米的小廣場,數十人在曬太陽散步。
家住張灣區花果街道社區的王玉玲拉著區里干部提意見,“能不能在那邊路口下面裝個燈,我們老年人晚上到河邊活動不方便”。
然而,幾年以前,犟河可沒有這個吸引力。王玉玲坦言:“這都是臭水溝,蒼蠅、蚊子多,沒人來,我們都在馬路邊的人行道上跳舞,是危險,可是沒地方啊。”
因先建廠后建市、先生產后生活、先建設后規劃的歷史問題,十堰城市基礎設施和地下涵管設施先天不足,造成犟河、神定河、泗河、劍河、官山河5條河流污染嚴重,全部為劣Ⅴ類河流,成為典型的城市“龍須溝”。
此前水質差到什么地步?分管泗河的十堰市環保局茅箭分局局長劉剛說:“做水質監測,要隨身帶一壺清水,監測完手上都是黑的,得趕緊洗手,腿上沒洗一會兒就發紅。”
對于治理5條河流污染,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認為不可能。
“根據國家有關規劃,要求這5條河流要達到地表水Ⅲ類水標準,但對于城市納污河,很多專家認為全球沒有哪個地方能達到,都沒有信心。”十堰市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吳芳一口氣指出了五河治理的八大難點,包括城市治污建設先天不足,流域城鎮化加快,5條河流均為直接入庫河流缺少治理距離,年凈流量小、沒有自凈能力,治理資金缺少渠道來源,治理工程覆蓋面廣、牽扯部門多,季節性河流洪水影響大,以及水質目標要求太高。
甚至有聲音認為,這5條河流年徑流總量僅約4億立方米,占比不足丹江口庫容的1%,到達漢江反正也凈化了,而這5條河流治理國家并沒有專項投入,沒必要現在治理。
對于當時的種種困難,十堰市委書記周霽很堅決,“思想不統一,接訪一遍就統一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不是一句空話”。
2012年,十堰市正式啟動5條河流的綜合治理工程,成立5條河流綜合治理工程指揮部,并建立由市領導掛帥的河長負責制。十堰市長張維國親自擔任指揮部指揮長以及污染最重的神定河河長,同時開始每周一次的現場督導。五河治理成為了十堰市的“一把手”工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頭號工程。
通過治理,5條河流已徹底消除了垃圾河和黑臭河。數據顯示,官山河水質已達到Ⅱ類水標準,劍河達到Ⅲ類水標準,犟河除總磷不穩定外,其他主要指標已達Ⅲ類標準,神定河、泗河主要污染物已下降70%以上,主要水質達到Ⅴ類。
“今天有人告訴我一個好消息,說神定河也有泥鰍了。” 周霽坦言,“之前在犟河看到過小魚苗,當時真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路徑探索:五輪修改,4萬人參與的治理方案
“方案搞不好,就不要回來。”十堰市環科所所長暢軍慶依然清晰地記得2013年8月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給他下的死命令。為治理五河,2013年,十堰市開始摸索制定治理方案,尋求治理路徑,暢軍慶成為編制新一輪《五河治理方案》的組長。
實際上,這已經是十堰市第五輪的方案編制,此前因為對治理的艱難程度、技術的復雜性等問題的認識不足,方案并沒有得到相關部委的肯定。
“1.5∶1的污徑比,污水是徑流量的1.5倍,治理難度太大,睡不著。”暢軍慶直言。為此,他過了4個多月的早七晚九生活,吃了4個多月的方便面和鍋巴飯。
這中間,十堰市前后發動了包括社區干部在內的4萬人,對污染源進行普查,拿到3.7萬多個數據,對其中4000多個有用數據進行了反復演算。先后聘請了15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在內的水污染防治專家作為顧問,幫助研究制訂治理方案。
2013年底,《五河治理方案》通過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等七部委的專家組評審,共安排了5大類47個項目,設計總投資17.43億元。
方案有了,結合多方意見,十堰市總結出了 “九先九后”的治理原則,并大力實施五大治理工程。
“九先九后”是根據5條河流污染源的種類、污染的原因、污染負荷率等,按照先治本后治標、先治污后治河、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觀、先建設地下管涵后建護坡搞綠化、先整治主河道后整治支流、先建主管網后建支線管網、先治理人口稠密河段后治理周邊區域、先建好示范段后全面鋪開的原則進行治理。
五大工程包括實施以排污口整治和清污分流管網建設為主的截污工程、以河道清淤和生態修復為主的清污工程、以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和達標排放為主的減污工程、以農村環境整治為主的控污工程和以污水處理廠達標達產改造為主的治污工程。
目前,十堰市已累計投入資金17億多元,實施方案提出了42個重點項目,共新建污水收集和清污分流管網1000多公里,整治排污口590個,完成河道清淤561.5萬噸,建成生態跌水壩16座,建設生態河道130公里。
破解資金技術瓶頸:92家污水處理廠托管運營,20多種技術應用其中
十堰市神定河污水處理廠負責人指著4個水樣杯介紹:“經過兩種工業混合,我們的出水水質全面優于國家一級A標準,主要指標達到Ⅳ類水質標準。”
2014年,為破解資金不足難題,十堰市政府與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神定河污水處理廠委托運營協議》,神定河污水處理廠也成為十堰市第一家社會化運營的污水處理單位。
體制的變化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不推行第三方托管運營,監管也難以開展。”馮安龍感慨地說,以前污水處理廠歸屬住建委,公家對公家,處罰難以到位。現在建委有監管職責,有問題敢說話不包庇。
近兩年,十堰市開始大規模采用PPP模式,引入第三方公司托管運營五河治理項目。目前,轄區內的92個污水處理廠已全部實現第三方運營,與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排水集團、北京大學環境研究所、沈陽環保科學研究院、深港環保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研究院、北京東方園林公司等多家治水權威開展了五河項目建設。
十堰市政府還累計募集了9億元政府債券,同時整合多方財政資金,解決五河治理的資金問題。
污水處理廠處理雖達到一級A標準,但尾水仍屬于地表水劣Ⅴ類,為此,十堰市通過土地系統,進一步對尾水和河流末端實行深度處理。
神定河下游有一片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滲技術”工程,被暢軍慶形容為最后的守門員。深港環保公司項目設計中心副總經理黃鑫介紹說:“系統主要對氨氮、化學需氧量、總磷等進行深度處理,出水水質可達到Ⅲ類水標準。”
在犟河流域,水質凈化采用的是人工濕地項目,通過潛流和表流濕地重重過濾,出水水質可達Ⅲ類水標準。
建設跌水壩、曝氧系統、濕地泡,在暢軍慶看來,十堰治水可謂是技術博覽會,“全球污水處理傳統主流工藝有30多種,現在,有20多種都在十堰被應用”。
“五河治理,不僅為國內其他納污河提供了治理范本,也提升了十堰整個環保系統的各項能力。各種困難都不是問題,關鍵還是要有擔當。”馮安龍說。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