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大理州)通過多項有效措施,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資源環境效益的多贏,努力建設美麗幸福宜居大理。
3次修訂保護管理條例,引入先進治理技術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大理人一直把洱海作為鐘靈毓秀的母親。
今年68歲的李林是土生土長的大理人,他說:“洱海是大自然給予大理人民最好的饋贈,每天只要在洱海邊散散心,便會心情舒暢,心曠神怡,幸福感油然而生。”
從廣東省前來大理旅游的李敏說:“我去過許多風景美麗的地方,卻對洱海的美景情有獨鐘。這里風光秀麗、生態良好,是適宜居住的好地方。”
洱海良好的生態環境,得益于大理州委、州政府對洱海保護的重視。多年來,全州上下把保住綠水青山作為最大的政績,牢固樹立“洱海清、大理興”的思想,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堅持一切開發建設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洱海保護,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并建立了多樣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大理州始終堅持依法治湖,先后3次修訂了《洱海保護管理條例》,制定了濕地保護條例和洱海海西保護條例;堅持科學治湖,統一制定規劃,引進科研人員和先進治理技術,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保護治理研究;堅持工程治湖,以流域截污治污設施和生態修復工程為重點,最大限度削減入湖污染物排放量;堅持全民治湖,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開展“三清潔”(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逐步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參與洱海保護的良好氛圍。
大理州先后實施了洱海保護“雙取消”(取消機動漁船,取消網箱養魚)、“三退三還”(退耕還林、退塘還湖、退房還濕地)、“六大工程”(環洱海生態恢復建設工程、污水處理及截污工程、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入湖河道和村落垃圾處理綜合整治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流域環境管理工程)、“2333行動計劃”(為努力實現洱海Ⅱ類水質目標,要用3年時間,投入30億元,實施“200個村生產生活污水治理、3萬畝濕地建設、億方清水入湖”三大重點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洱海生態保護治理體系,洱海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洱海已成為全國城市近郊保護最好的湖泊之一,洱海保護治理模式在全國推廣。
生態環境趨穩向好,環境監管不斷強化
目前洱海總體水質、面源污染控制、濕地凈化能力、洱海自凈能力均向良好的方向發展,使洱海這顆高原明珠散發著亮麗的風采,洱海保護成為大理州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
“十二五”以來,洱海水質總體穩定保持在Ⅲ類,其中有24個月達到Ⅱ類。2014年,洱海水質有7個月達到Ⅱ類,平均透明度2.03米,洱海水質得到持續改善。2015年以來,洱海水質已有4個月達到Ⅱ類。洱海水體生態功能逐步恢復,自凈能力不斷增強,洱海生態環境趨穩向好。
近年來,大理州不斷強化環境監管,保障生態安全。堅持環保優先,優化經濟發展,嚴把環境準入關,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的建設,進一步完善規劃環評,從源頭控制和預防環境污染。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污染減排項目,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等措施,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
大理州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格執行新《環境保護法》和《洱海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對污水直排洱海“零容忍”。建立了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對12起得到立案審查的舉報案件進行了獎勵兌現。聘請環境義務監督員,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確保了全州環境安全。
同時,大理州堅持生態為本,打造生態環境安全屏障。編制完成《大理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力度。開展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規范自然保護區管理,打擊違法侵占和破壞自然保護區的行為,實施蒼山洱海等各類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