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就全國眾多流域水質狀況而言,福建的水質一直是優等生,去年12條主要河流整體水質為優,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多個百分點。然而,一些小流域和農村水環境污染卻是百姓心中之痛。每每回到故鄉,不少人感慨:“小時候村前小溪清幽幽,如今不見魚蝦只見污水流。”
清清小溪水,繞村入江流。記憶中的鄉愁,何時才能再現?面對百姓的呼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7月13日,省政府出臺《福建省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計劃(2016-2020年)》,標志著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戰役全面打響。日前,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接受專訪,對《整治計劃》作出詳細解讀。
問:和很多兄弟省份相比,福建山好水好空氣好得令人艷羨,為什么還要對小流域出如此“狠招”?
答:的確,去年福建12條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多個百分點;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水平,2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9.5%,均達到或優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森林覆蓋率連續37年保持全國第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大氣、水、生態質量全“優”省份,生態環境質量走在全國前列。
打個比方,一個班級想整體提高成績,優等生的壓力其實更大。和一些污染嚴重的省份用底線思維,各種標準、措施都是圍繞如何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來制定不同,我省當前首要任務是持續保持良好生態環境質量,不能變壞。因此,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不能按部就班、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省市,必須采取有別于其他地方的方法和措施。
今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要求福建要突出改革創新,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為其他地區探索生態文明新路子。作為生態文明試驗區,我們必須突破原有的舊觀念,不斷完善環境管理思路,用新路徑、新辦法來解決新問題,用高標準、高水平、高要求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才能維護好福建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
繼全國首個制定、出臺地方“水十條”工作方案后,我省率先出臺小流域整治五年計劃,這是我省在保持環境質量高位運行的基礎上,不斷自加壓力,增強憂患意識,補齊短板,推進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百姓謀取更多綠色福利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省踐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大舉措。
問:和以往流域水環境治理相比,此次小流域整治有什么新亮點?
答:一是黨政同責,各司其職。構建政府主導、統一監管、分級落實的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機制。明確各級黨委、政府是實施行動計劃的責任主體,要落實“黨政同責”,堅持“一河一策”,加強不達標水體的治理;明確各部門要根據環保監管“一崗雙責”分工,其中,環保部門牽頭環境監測與執法,農業部門牽頭農業面源和養殖污染治理,住建部門牽頭生活污染處置,水利部門牽頭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經信部門牽頭工業污染防治,并建立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形成整治合力。
二是問題導向,綜合施治。針對我省當前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重點攻堅,落實屬地責任,緊抓不放、久久為功。《整治計劃》提出,通過全面推進工業污染防治、切實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農業污染整治、開展小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強化環境監測與監管執法六大重點任務,全面加強小流域水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流域水環境質量。
三是創新工作推進機制。我省將小流域水質及提升情況納入黨政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等考核內容,并作為環保督察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各地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將小流域治理作為今年省政府季度督查通報會的重要內容,督促各地盡快采取強有力措施解決小流域突出問題。調整流域生態補償辦法,把水質考核作為流域生態補償資金分配依據,建立小流域“以獎促治”專項資金,采用競爭性方式,每年評選治理(保持)難度大、水質改善幅度大的小流域,分檔實施獎勵。
問:有計劃更要有落實。如何保障整治計劃落到實處呢?
答:為了確保層層落實到位,《整治計劃》要求各地在2016年底前必須制定并公布本地區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計劃,報上一級政府備案。逐年確定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的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向社會公布,每年向上一級政府報告流域治理情況。
與此同時,我省將嚴格考核,獎優罰劣,考核結果作為各地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省財政還設立小流域“以獎促治”專項資金,每年安排3億-5億元,對水質改善的小流域予以獎勵,對水質長期較差、水質持續下降以及年度斷面水質類別未達到考核目標的地方,采取媒體曝光、通報預警、約談及限批等措施。
整治好不好,數據來說話。為了加強小流域監測,《小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拓展方案》作為配套方案同步印發,力爭三年實現小流域監測全覆蓋。
問:相比大江大河,小流域監管難度更大。如何確保監管及時到位,執法人員能第一時間及時到達現場有效處置?
答:《整治計劃》明確提出實行網格化監管,完善“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打通監管最后一公里,推動環境執法力量向農村基層延伸,相關工作列入地方黨政領導綜治(平安建設)責任書。
同時,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強化小流域環境執法監管,堅持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深入開展各類環保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小流域日常巡查制度,實施差別化執法監管,及時發現和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建立環保與公安部門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依法重點打擊小流域環境違法行為,保持對環境違法打擊的高壓態勢,對涉嫌環境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我們還將探索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環保監督機制,引導公眾有序參與和監督小流域和農村水環境保護工作,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參與監督,建立有獎舉報制度,鼓勵群眾監督和舉報污染小流域和破壞農村水環境的行為,構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治理體系。
問:通過整治,有哪些預期成效值得百姓期待?
答:根據《整治計劃》,力爭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化。
到2016年底,完成小流域水質監測普查,確定整治方案;基本消滅垃圾河,八大生豬養殖重點區域的小流域水質明顯改善。
到2018年,匯入12條主干流及直接入海的小流域消除劣Ⅴ類水體,省級考核的重點整治小流域消除劣Ⅴ類水體,消滅“牛奶溪”。
到2020年,全省小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到90%以上。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打好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戰役,力爭給百姓交一份滿意答卷。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