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10:25,微信網友“白粥魚塘”發朋友圈:近年來,杭州“治污水”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今年杭州給自己定新的目標:力爭到今年底80%城市河道水體主要指標達到或優于Ⅴ類。
近日,數十名全國知名的水生態修復領域、生態建設領域、水資源管理領域專家齊聚杭州,參加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杭州市“五水共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等單位主辦的城市受污染水體生態修復專題研討會。
議題主要包括城市水體污染現狀及存在問題、城市水體污染物來源及控制技術、水體黑臭治理技術、受損城市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和生態河道養護及管理技術等。如何提升城市河道水質一直是個難題。去年年底,杭州41條黑臭河道全部通過治理驗收,杭州繞城公路以內全部消除黑臭水體,但杭州河道治理仍有一段路要走。
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杭州市繞城公路內城市河道共有470條,總長1000多公里。經過近些年的綜合整治與長效管理,目前水質達到V類(普通景觀用水的標準)以上的河道斷面大約占70.59%。
今年,河道監管中心表示,目標任務為水質提升50條河道,打造5條生態示范河道;實施30條、50萬方河道清淤;完成200個以上截污納管項目,新增截污量2萬噸/日,力爭到今年底80%城市河道水體主要指標達到或優于Ⅴ類。
如何提升水質?江干區的茶花港和東風港最近正在實驗一種新的治水方式。其實,東風港河段早幾年完成了整治,沿河兩岸的景致也不錯,不過周邊居民對河道水質的評價卻不高:河水并不干凈,淡褐色的河面上有時還會漂浮著不少浮萍,河道的黑臭淤泥淤積情況比較嚴重。
河道監管中心在東風港嘗試了新的淤泥處理技術——黑臭底泥原位處理,通過投放微生物菌劑、鎖磷劑和放置人工水草相結合的生物手段,消除淤泥中的有機質和氮磷,慢慢改變河道的水質,讓在河底的黑臭底泥達到就地“自凈”的效果。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