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治水提質攻堅戰全面鋪開的起始之年,面對水污染這一城市發展帶來的沉痛代價,深圳痛定思痛,立下“一年初見成效”的治水軍令狀,發動全社會力量合力治水。短短半年的時間里,治水提質工作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初步成績?又有哪些還需要努力攻克的難點?這些都成為全社會關切的問題。
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緩。今年1月22日,在市委市政府召開治水提質攻堅戰動員大會上,深圳全面啟動治水提質攻堅戰,以深圳河灣和茅洲河為重點,全面帶動“四灣五河”各項工作,以深圳河灣雨污分流改造為突破口,全面提速全市污水管網建設,以一區一示范為抓手,形成全面開花、多出亮點的新局面。
治水任務艱巨時間緊張,面對入汛早、降雨天氣偏多以及征地拆遷、棄土、交通疏解問題,深圳狠抓項目建設進度。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治水初見成效。今年以來,深圳已建成18個項目,開工125個項目,涉及投資超200億元,預計到6月底完成30億元投資,與去年同期8.4億元相比增長3倍多。
此外,與去年5月同期相比,深圳五大河流監測斷面綜合污染指數中,除龍崗河嚇陂斷面上升外,坪山河上洋斷面基本穩定,深圳河、茅洲河、觀瀾河水質分別好轉28.4%、65.8%、28.6%,總體水質改善明顯。
深圳治水投入力度大,治水之路也任重道遠,如何讓治污工作置于陽光底下接受社會監督,媒體就是最有力的利器。今年年初,深晚推出《深圳水經注》,關注深圳治水工作;今天起,深晚連續7天推出《深圳水經注(續)》,繼續關注深圳的治水提質攻堅戰。首期聚焦深圳污染最重的河流——茅洲河。深晚記者深入一線調查,并通過無人機拍攝裝備,直面城市水污染現狀,探討水污染治理之策,為深圳治水提質探路尋方。
凈水流深
茅洲河界河段綜合整治工程完成15%
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是把雙刃劍,茅洲河污染就是經濟發展中留下的一筆欠賬。因污染時間長、治理起步晚,茅洲河水污染治理形勢異常嚴峻,成為了全市污染最重的河流。盡管整治困難重重,但深圳不愿茅洲河背負黑臭河流這一“污名”,通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整治工程為河流“洗白”,只為早日重現河清岸綠。
現場施工忙碌 水質已有改善
6月23日上午,在深圳市水務局統一組織下,記者來到寶安區松崗鎮參觀茅洲河界河段綜合整治工程,現場施工人員頂著炎炎夏日正忙碌作業。據中電建水環境治理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明介紹,茅洲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時間緊,任務重,流域內河流無上游水源補充,治理難度大,目前正在抓緊推進治理。
據陶明介紹,茅洲河道底泥污染嚴重,河流自凈能力喪失,形成惡性循環,水體普遍發黑發臭,水質大部分均劣于五類水標準。經過一段時間治理,目前茅洲河中上游段水質已明顯改善,茅洲河界河段(深圳側)綜合整治工程已完成15%工程量,已建成試運行一座規模10萬方/月的淤泥處理廠。
28個項目已進場開工
茅洲河流域內工業企業遍地開花,流域內人口快速膨脹,污廢水排放的持續上升,眼看著河水一天天變黑變臭,深圳決定把茅洲河整治作為治水突破口,多措并舉推動治理工作提速提效。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茅洲河流域治理項目總投資152億元,涉及河流治理、污水管網等6大類工程46個子項目,有效解決傳統項目零敲細打、審批周期偏長、責任主體缺失等問題。目前已有28個項目已進場開工,占總項目6成。按照計劃安排,在6月底前39個子項目完成施工藍圖并動工,其余7個景觀恢復、澇點整治等項目將視進度逐步開工。另外,茅洲河流域沙井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將在8月開工,松崗水質凈化廠二期工程將在10月開工,這些都將有力推動茅洲河治污工作。
治水有方
深莞聯動同步治水 鐵腕整治重污染企業
茅洲河黑臭水體如何治?為順利完成國家、省、市掛牌督辦的2017年水質基本達到V類水的目標任務,深圳創新整治模式和執法監管,多管齊下加快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寶安區相關部門“一把手”擔任小組長,實行包干責任制,統籌推進綜合統籌、征地拆遷、資金保障、建設服務、規劃用地等工作。
深莞聯動加快技術研究
茅洲河流域涉及兩市(深圳、東莞)三地(光明、寶安、長安),水質達標需要兩市三地整體規劃、同步實施,如果深莞兩市在茅洲河治理進度不同步,將不可能實現省人大要求的2017年底前干流3個考核斷面水質基本達到V類水的考核目標。
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廣東省環保廳、水利廳等省政府職能部門將盡快統籌深圳、東莞兩市同步開展茅洲河界河整治工作,督促東莞市在2016年上半年實質性啟動茅洲河界河整治工作,確保2017年底前完成茅洲河界河東莞側污水截排等河道綜合整治主體工程。
此外,還將盡快統一茅洲河界河防洪建設標準和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盡快明確深圳、東莞兩市協同治理茅洲河的工程路線圖和計劃時間表。
目前,茅洲河的底泥處理處于實驗階段,短時間內要完成這些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難度大、時間緊。國家環保部也給予技術支持,成立水污染治理駐深圳專項工作組,加大對深圳市和各區政府河流全流域水污染治理、黑臭水體消除的技術指導,為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水質改善和消除黑臭水體工作提供高層次的技術支撐。
嚴格淘汰重污染企業
在寶安區沙井、松崗聚集了一批電鍍線路板等配套產業,在為深圳經濟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時,也導致寶安污染容量負荷急劇加重。流域內重點污染源高達613家,超過全市30%。產業分布不利,城市管理難度大,加劇了水環境污染。
在治理工業污染上,深圳將盡快研究推動重污染企業集聚進入統一規劃的生態產業園,推行電鍍、線路板企業強制入園管理政策,通過循環經濟的概念,對污染企業集中管理并出臺統一的建設規劃、標準和政策。
在執法監管方面,今年1~5月在茅洲河流域就出動執法人員14775人次,檢查企業5448廠次,查處環保違法行為206宗。接下來將對沒有排污許可或超指標排放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實施流域限批、重污染企業淘汰、正流清源、天網監控、鐵腕執法、環保自律六大行動。
底泥處理量大、征地拆遷難、施工影響交通……隨著治水不斷深入,這一系列問題在茅洲河治理中逐一暴露,但深圳拿出決心不斷克服困難,比如通過建立淤泥處理廠為河道清淤難題探路,發動多方合力重點推進征地拆遷工作,力促治水工程順利推進。
攻堅克難
深入研究破解征拆等治水難題
底泥量大清除難度大
“整個茅洲河底泥初步估算有439萬方,舉個例子,如果按照底面寬2米,高5米的墻體來算,439萬方相當于439公里的長度,深圳到廣州單程距離約136公里,這些底泥的體量可以在深廣之間鋪成3道墻,可見底泥處理量非常大。”寶安區環水局副局長李軍說。
針對底泥處理問題,目前茅洲河淤泥處理廠日產已達千方,為解決河道清淤難題探出路子。“三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爛泥塘和垃圾堆,現在建成了一座廣東省最大的底泥處理廠。”在松崗鎮茅洲河界河段綜合整治工程現場,陶明說,河面上有一艘挖泥船正在作業。
另外,茅洲河等寶安區大部分黑臭水體屬于感潮河段,茅洲河流域內感潮河段占總河長約50%,從寶安區已實施生態補水的新圳河、西鄉河2條河流情況來看,如果沒有后續的水質改善措施,感潮河段不可能實現消除黑臭。對此,深圳不斷探索新技術,目前采用耦合生物氧化技術的西鄉河工藝線局部消除感潮段的黑臭現象,市民反映良好。
征地拆遷阻礙治水進度
當前,征地拆遷是影響全市治水提質的最大攔路虎,寶安區重點水務項目征地拆遷項目共31個,總征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房屋拆遷總面積達27.8萬平方米,要求大部分項目在2016年基本完成。其中,茅洲河寶安項目中,46個項目中有26個涉及征地拆遷,其中3項正在推進, 19項因征拆問題進度滯后,4項暫不具備啟動征地拆遷條件。
征地拆遷進行緩慢阻礙治水工程進度,其周期長制約因素多,征拆賠償涉及業主切身利益,補償標準低也是一大阻力,與周邊城市相比,寶安區征地拆遷補償標準較低,加上居民守土意識強烈等,解決難度加大。
為確保治水提質項目順利推進,寶安區將茅洲河流域征地拆遷作為26個重點拆遷項目的首要任務全力推進,將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強化組織領導,多方聯動推進征地拆遷任務落實,以時間倒逼責任、進度、結果加快推進工作。
創新工法緩解交通不暢
據初步統計,茅洲河項目全面開工后將影響沙井、松崗街道轄區50%道路交通工程。經寶安區交警大隊測算,現階段需增派240名交通協管員,才能維持施工路段的交通秩序,基本保障道路暢通。
對此,寶安區加強規劃統籌和科技治水,污水管網建設對寶安交通影響研究已有初步成果,通過創新工法和優化工序可明顯舒緩交通影響。“施工會影響到交通出行,希望市民能夠理解。” 中電建水環境治理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明說。
施工棄土處理難題急待解決
清理出來的淤泥棄土如何處理?這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目前寶安區已無棄土場可用,今年春節以來,10項已開工建設污水管網工程基本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態,茅洲河流域底泥清淤工程也因棄土無出路問題無法開工,施工棄土難已成為當前制約全區治水提質工程建設進度的最主要因素。
據統計,寶安區正在開展的治水提質工程有116項,經初步估算,棄土總量約3070萬立方米。接下來,廣東省將統籌協調解決涉及深圳、東莞兩市茅洲河界河綜合整治的重大難題,如統一規劃綜合整治棄土場所、統一污染底泥處置措施、統一河道補水、河道通航等問題。
計劃將寶安區大空港地區廢棄養殖池臨時蓄泥區剩余380萬立方米庫容全部用于接納寶安區茅洲河治理項目等治水提質工程棄土。
各抒己見
嚴查偷排亂排 降低施工影響
“30多年前寶安區還有很多水井魚塘,但隨著工業化的污染,如今茅洲河已經變成了一條臭水溝。”寶安區居民文小姐說。在深圳鐵腕治水過程中,社會各界對治水進展保持持續關注,市民、人大代表、水務專家也紛紛發聲,希望未來深圳能從源頭控污,建立科學治水體系,真正實現碧水藍天。
人大代表
注意科學施工 減少擾民
長期關注治水問題的市人大代表劉魯魚指出,深圳在治水方面投入很大,但是要達到水質明顯改善并不容易,茅洲河的治理情況更是復雜、艱難。要加強科學規劃,建立與東莞聯動治水機制,對河流治理的效果進行科學評估。
劉魯魚指出,要注意科學施工,避免出現重復開挖、野蠻施工等問題,要把對市民的影響降到最低,建立治水項目信息公開制度,設立民意投訴建議通道,讓市民加入治水監督行列中。
市人大代表王文若也指出,希望政府能提高治水中征地拆遷的補償額度,加強河流污染危害宣傳,爭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專家
杜絕偷排亂排 減少施工擾民
中電建水環境公司總工程師陳惠明認為,大規模的流域治污正處于起步階段,其中底泥處理難度大,尤其是重金屬污染處理難度較大,目前茅洲河治理正在研究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進行處理。另外,對于一些偷排亂排行為,進一步摸清污染源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對于茅洲河的治理中遇到的交通疏導、征地拆遷等問題,陳惠明認為這需要多方聯動解決,政府監管部門積極做好施工期交通疏導工作,建設施工單位應做好施工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好施工順序,配合交通管理部門做好交通疏解工作。
居民
希望早日還茅洲河“清白”
從小居住在松崗的胡女士表示,她上小學時經常會經過茅洲河,對茅洲河又黑又臭問題印象深刻,尤其是夏季高溫天氣味散發更是難聞,讓人不得不掩鼻路過。她希望茅洲河能早日完成治理,在河道周邊設立相關水環境保護宣傳講解,增強居民保護河流的環保意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市民對茅洲河污染問題感到頭疼,大多市民對于短期施工帶來的不便表示理解,希望政府科學規劃合理施工,未來讓沿河兩岸成為休閑的好去處。
治水解碼
數說深圳治水提質
黑臭水體整治
計劃在2017年底前完成建成區36條黑臭水體治理,2016年按照“一區一示范”要求完成10條黑臭水體治理,其余26條全部開工。
污水管網
計劃實施108個項目 4個項目完工 在建39個項目 已建成196公里。
防洪排澇
計劃實施105個項目 10個項目完工 在建22個項目。全年完成102個內澇點整治任務 已按照進度要求完成39個。
水源保護方面
計劃實施33個項目 在建4個項目 年內動工18個項目 其他方面正在按照任務要求穩步推進。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