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等環境問題的日益升級,民間環保NGO(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在環保領域漸漸凸顯,成為環保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在山東這樣的組織還比較匱乏,“招工難”、“籌資難”是他們難以逾越的生存困境
志愿者搜集證據污染企業被罰300萬
民間環保NGO“綠行齊魯行動研究所”是一個由民間自發籌備成立的公益環保組織。現在全職工作人員有5人,發起人組成的理事會和專家顧問團隊有20人,還有100-150人的志愿者團隊分布在全省各地。
綠行齊魯傳播與籌款負責人賈佳介紹,他成立了“拍客團”,“濟南的一個拍友,每天上班時都從窗口拍攝一張,一年拍攝了200多張,組合起來排在一起,看到濟南的天很多時候是灰蒙蒙的一片,非常有震懾力。”
綠行齊魯動員全省17市的志愿者參與,自己開展企業排污監督。綠行齊魯的一名志愿者就成功監督了一個工廠的排污問題。“該志愿者是東營廣饒大王鎮人,他發現家附近的工廠有違規排污現象,利用晚飯后散步時間繞到工廠看一看,就能抓到不少企業夜間排污的現場。再加上志愿者的親戚在化工廠內部上班,也能提供一些信息。就這樣跟蹤了近一年,積累了大量的錄像和圖片證據。”賈佳說道。
綠行齊魯委托北京另一家公益組織提起了公益訴訟,而綠行齊魯則作為支持起訴單位。在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受理下,今年3月雙方達成了和解,該企業同意支付生態環境治理費300萬元。
“民間環保之路真的很難,有些部門覺得我們多管閑事,還有的企業覺得我們無權監督。”綠行齊魯創始人郭永啟感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偶爾會接到涉污企業的‘恐嚇威脅’電話,在調查時也會遭遇圍堵。”
專業性強、待遇低NGO組織留人難
一心想為山東環境做出貢獻,綠行齊魯卻一直面臨著人手緊張、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
“就拿我們的專員來說,志愿者掌握了一些證據之后,有些時候并不能確定污染物,需要有專業知識的專員現場確定企業排污情況。這個工作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還要頻繁出差。”賈佳告訴齊魯晚報記者。
這個崗位很難留住人才。“這個崗位的人員難招、流動性大,一旦離職對我們影響很大。但是人員離職也是有客觀原因的,像我們希望這個職位招環境科學專業的研究生,但這樣的人才如果去到房地產等單位,待遇是我們這兒的2-3倍。”賈佳說道。
如果提高全職人員工資就能改善人員流失的局面,那么問題就很好解決。而國內環保NGO面臨的尷尬是,由于是非營利性組織,提高員工待遇的資金如何獲得成了問題。綠行齊魯人員的工資發放是由基金會進行的資助,目前綠行齊魯接受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等4家基金會的捐助。
“根據我們的不同項目,可以去申請不同名目的資助。我們的大氣項目就申請了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的19萬元資助。但是這些項目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現在我們還有錢運營,可不知道哪天資金就斷了。”郭永啟說。
孤獨前行申請基金得去外地
隨著霧霾等環境問題的日益升級,民間環保NGO(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在環保領域漸漸凸顯,成為環保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北上廣等地的各類NGO組織眾多,湖南省也有15家以上的類似組織,而山東的NGO卻很少。
“在山東,長期認真在做環保的社會組織很少。我們長期合作和了解的就有三家。一家是做自然教育的無痕中國,另外兩家是山東環境保護基金會和山東青少年綠色聯盟,這兩家都有半官方的性質,與我們全部職業化運作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他的則多是一些學生社團和活躍度并不高的組織。”郭永啟介紹。
郭永啟在推動NGO發展時,總會有種孤獨感。“山東是經濟大省,但關注環保的組織太少。省內沒有可支持的基金,我們只能去北京等城市申請資助。”
困難雖然很多,但郭永啟還是抱著希望。“社會組織就是要解決社會問題,要是沒有困難,也就沒有我們存在的必要了。”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