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四屆四次黨代會根據臺州實際提出的“一都三城”城市發展定位,對“五水共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好“一都三城”,“五水共治”是關鍵,將為其提供強大的戰略支撐。
一、科學治水治出現代化港灣都市區。
一是科學治水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水,特別是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化港灣都市區。只有通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提升各類河道的防洪與排澇能力、加強水生態修復效率、營造環境景觀的各類功能,才能促進城市水環境的發展。促轉型、謀發展,只有治好產業、生活之水,不排污入河,保供水、排澇水、抓節水,社會才會穩定,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二是科學治水是經濟提升的必然要求。政府要發揮水務一體化的職能作用來管好水用好水,以水為杠桿來接地氣、促民生、保發展。要改變經濟發展需以環境為代價的現象,只有消除劣五類水,提升水質,消滅黑臭河,清理垃圾河,整治環境,達到城市、人、水三位一體的經濟和諧體,生活才會更美好,人民才會更幸福,城市才會更發展。
三是科學治水是區域發展的現實需要。區域發展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岸,治岸先截污,截污先納管。只有實現“一河一策”,重視河道污染源、水生態、地形等因素,多措并舉、標本兼治,截污控源,特別是控制沿河點源和面源的排入,減少陸上污染源和截污納管,以此有效降低入河污染物量。通過河道水體修復,水體富營養化控制等整治,實現“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新景象。科學治水,鐵腕治水,全民治水,著實推進區域經濟、文化、環境等各方面的有效提升。
二是依法治水治出國際智造名城。
一是依法加大主導產業整治力氣。特別是對重污染高耗能產業,包括工業的掠奪性水耗產業,農業的漫灌式水耗產業、服務業的奢侈型水耗產業等危及水安全的行為,需大力整治,防止水赤字,保護水安全。特別要轉型大力發展一些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材料高科技智慧產業。
二是依法推進“兩化”治理力度。治理工業化、農業化污染,必依法打擊偷排、直排、亂排行為。通過鐵腕整治,讓一些不合法、不達標、不環保等企業及養殖場關閉或轉型升級,鼓勵通過智慧手段、智造技術、智能設備來發展“兩化”。特別要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中的規定,將治污進入新常態,通過在污水處理、工業廢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進行強力監管并啟動嚴格問責制。
三是依法加強服務業整頓力度。鼓勵服務業等用水大戶,通過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引進國際智能設備,努力轉型提升全力節水。同時根據相關條例,依法整治相應產污企業。
三是全民治水治出海上絲路港城。
一是治水興港,打造最美生態港灣。治好海洋之水、港口之水,還海洋一片蔚藍,讓海洋物流蓬勃發展,讓貿易經濟迅猛提速,讓國內外都感受到港灣之美。要以治水興港灣、以港灣帶經濟、以經濟促發展,打造最美海上絲路。可以通過港航、海洋漁業、海事、水利、城管、公安(邊防)等部門展開聯合行動,打擊違法建造小碼頭,清理非法網箱漁網、清除航障、沉船及餐飲船舶等,進一步推進文明合法的涉港、涉航工作,確保水道航道整潔暢通。
二是治理三灣,構建海灣經濟發展大平臺。通過臺州灣、三門灣、樂清灣的治理,給通航、海洋漁業、旅游業等創造水天一色、灣美景致的環境。通過整治防止廢水、廢料直排、偷排海洋,倒逼港灣產業轉型升級,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壯大。通過各種科技手段治理港灣之水,打擊非法電魚,打擊各種污染環境的行為,興灣、護灣、凈灣,還港灣居民以碧海藍天。
三是治污護港,積極造就美麗開放家園。只有港灣清、海水綠,才能突顯出真正的海上絲路,才能把海上絲路發揚光大,才能彰顯臺州沿海都城之秀美。在港灣開放中,更要從嚴治水,抓好船舶排污的治理,從源頭上截堵。同時,發動全民開展港灣治理,讓港灣重現生態美景。
四是生態治水治出山海宜居美城。
一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美城就是惠民利民。城市之美,離不開生態,離不開公眾的自律。要以踏石留印的精神,夯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境基礎;要以“河長制”為抓手,明確市、縣、鄉(鎮)、村(居)四級“河長”的責任體系,實行每條責任河道考核機制,將控源截污、整治河岸、清淤疏浚、修復生態等作為重點,確保河長治水有力度。
二是山海景觀就是水納百川,人文之美就是水乳交融。要更加注重本地人文生態資源,提升宜居美城的品質及內涵,發揚山海文化,突出人文之美。因此,消除劣五類水質志在必行。要按照“一斷面一方案”的要求,制定每個劣Ⅴ類水質斷面整治計劃,明確責任表、時間表、項目表,將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還要對Ⅴ類水質斷面(接近劣Ⅴ類,處于臨界狀態)采取治理措施,防止反彈。
三是情系民生就是水潤萬家,生活之美就是水媚江南。飲用水安全既是民生之基,也是山海宜居美城的首要條件。水好萬家睦,水好美城興,城市的發展以水為基,水質的改善提升要借全民之力,合力治水護水,才能再現江南之美。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