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新塍鎮觀音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現場,工人們忙著將全新的主管道埋進挖好的溝渠中,并與已經鋪設好的支管連成一體。據悉,該村今年計劃完成丁家橋、五百圩、錢家灣3個點生活污水管網的鋪設,涉及128戶農戶,總長約2000米。截至10月上旬,丁家橋自然村落順利完成總管鋪設,五百圩自然村落總管鋪設正有序進行中。
記者從區農辦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設計21272戶,已全部完成招標,開工建設12760戶。而到2016年,秀洲區共需完成4.1萬戶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投入大、過程監管弱、運行維護難,是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面臨的難題。”區農辦相關負責人坦言。
尋解需要新思路。2014年以來,秀洲區不斷探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運維新模式,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BOT(建設-經營-移交)招標,通過統一建設、運維,5年回購、10年運維的模式,實現了“建管一體化”,力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難題。
控制建設、材料、回購三項成本
一破投資難題
“觀音橋村今年涉及的128戶都是經過統一設計的,管材由區級統一供應,值得一提的是化糞池的統一改造,它根據實際居住人口核定了容量,這樣既確保了納污到位,又避免了容量過大造成的浪費。”新塍鎮統籌辦相關負責人說,區里對設計、管材、化糞池等進行統一之后,建設成本就得到了控制。
除了控制建設成本,秀洲區對材料成本、回購成本的控制也各有妙招。“對于材料成本的控制,針對不同情況,實行固定報價、費率報價、協商報價三類報價機制。”區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回購成本控制方面,實行年度驗收,從通過省、市農辦驗收后開始進入回購期,共分5年期進行,經過公開招投標,最終以5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中標。
掃除源頭、過程盲區
二破監管難題
在油車港鎮百花莊村的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現場,由鎮、村兩級工作人員組成的監管隊不定期地對工程開展巡查。
“對于工程建設過程的監管,不完全依托監理來監督工程,而是形成監理隊伍、鎮村質量監管隊伍、民間監管隊伍三級監管機制,加強質量監管。”油車港鎮“五水共治”辦主任王國斌介紹說,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90%以上的投入都在地面下,只有對過程進行多重監管,才能杜絕以次充好,盡量減少問題隱患。
在BOT模式中,秀洲全區的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由一家中標單位負責,對于投標單位的要求自然不低。據了解,秀洲區要求投標企業不僅具有環保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以及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等相關資質,而且具備相關工程建設和運維經驗,還要有自己的終端設備生產基地,確保了中標單位具有一定的施工建設和后續運維管理能力。
“一家中標企業負責全區的項目建設,不僅便于政府工程質量監管,又因為中標單位建管一體,避免了建設方和運維方之間的相互扯皮。”區農辦相關負責人說。
全面維護全程監控
三破運維難題
控制了成本、強化了監管,農村生活污水工程建成后的運維質量又該如何確保?“一方面是模式的統一,另一方面是費用支付的倒逼。”區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綜合前期建成的處理終端性價比之后,在招標就要求采用統一的處理模式和達到《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一級標準。在BOT招標中的中標單位對管網、終端的運維時間為10年,處理終端和管網運維費用以戶為單位,每年定期、不定期進行水質監測,檢測合格后才會支付費用,確保中標單位的運維到位。
此外,秀洲區將引入數字化平臺進行全程監控。今后,全區處理終端將全部安裝流量計、攝像頭等監控設施,建立污水收集處理自動報信系統,將水量、電量、風機、水泵等運行情況發送至相關管理人員,做到全天候監控管網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