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治污水、排澇水、防洪水、保飲水、抓節水”,杭州市計劃從2014年到2016年,全方位破解制約城市發展的水問題,2015年年底,杭州將基本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現象。
今年,杭州市梳理明確治水目標,強化監督考核,實現河道警長配備全覆蓋,“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以來,杭州市在“五水共治”方面做了許多扎實有效的工作。日前,浙江省“五水共治”和環境保護“督查+執法”行動在杭州進行了為期3天的現場檢查,對杭州市今年來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
分解目標任務,建立重點工程督查聯絡制度
今年初,杭州市梳理明確了年度治水目標任務,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召開會議進行全面部署,將各項工作計劃分解落實到相關責任單位。
為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現象,杭州市根據年內全面清除三河(黑河、臭河、垃圾河)這一重要目標,結合劣Ⅴ類水質斷面消除計劃,組織全市各地認真查漏補缺,進一步排查黑臭河,補充完善“清三河”任務。
同時,杭州市部署污水零直排行動,即污水全部經過處理后再排入河道。在拱墅區先行先試基礎上,強勢推進“截污納管”工程,部署開展全市河道沿線污水零直排行動,力爭今年年底前實現零直排第一階段工作目標,基本消除全市已整治“三河”及劣Ⅴ類河道沿線的“晴天排污”現象。
杭州市對市級治水機構重新進行優化調整,將市治水辦和市“河長辦”兩辦合署,增設河長組和宣傳組,同時充實工作人員力量。
加強督查考核,杭州市實行每月統計通報制度,加強聯合專項督查和問題抄告督辦,今年以來共發出督辦單和抄告單34份。建立了133個重難點工程項目推進情況的督查聯絡工作制度。借力人大、政協,對重點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督查。制訂了《2015年杭州市“五水共治”工作考核內容和評分細則》和《杭州市“河長制”工作考核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增強治水工作考核剛性和力度。
今年6月,全市各區、縣(市)開展了“背靠背”式的“互查互學”活動,對所有設有鎮街級以上河長的河道組織開展互查,對每條受檢河道進行拍照、攝像,現場記錄檢查情況。
1845條鄉鎮級以上河道“河長制”全覆蓋
為鞏固治理成效,杭州市建立完善保障機制,防止污染反彈。固化延伸“回頭看”制度。3月,市治水辦會同市委、市政府15個專項督查組對去年193條已摘帽黑臭河進行全面督查和二次驗收,對問題河道責令整改。同時,延伸這一制度,開展“三河”整治成效每季“回頭看”。
構建全覆蓋水質監測體系。全面推進全市各區、縣(市)1845條鄉鎮級以上河道的監測全覆蓋,同時布設51個入大江大河支流水質監測斷面,確保每月開展一次監測。
探索建立“三色預警”機制。根據5月水質監測結果,杭州市治水辦發出首次“紅黃橙”預警:對18條水質波動較大的河道給予紅色預警,對21條水質臨近“黑臭”河道給予黃色預警,對14條氨氮超過Ⅴ類標準5倍河道給予橙色預警。被列入紅色預警的,責令于一個月內完成整改,確保各項指標達到黑臭河摘帽標準。
全面推進“河長制”實施。杭州市制定年度“河長制”工作推進方案,完善日常巡查、督查指導、信息“五公開”、聯席會議等各項配套工作制度。在市委書記擔任總河長,其他三套班子主要領導任副總河長基礎上,及時更新省、市、區、鄉鎮四級河長名單,實現全市1845條鄉鎮級以上河道“河長制”全覆蓋,基本實現河道警長配備全覆蓋。
杭州市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治水工作,推動第三方檢測機構全面參與河道水質監測,鼓勵第三方治理企業承包河道開展治水。率先創新試點建立河長制工作APP及管理平臺,方便公眾互動參與治水,6月5日首次發布以來下載量已逾3000人(次)。
出臺深化“五水共治”工作意見,新增兩億元治水資金
杭州市認真實施浙江省《關于加強跨行政區域聯合治水的指導意見》,在全市范圍內加快建立以邊界屬地政府為主的上下游治水協調機制。加大部門協同力度,推進跨區域治水信息共享、機制對接、矛盾協調及整治聯動。
對照省市年度目標,杭州市治水辦會同相關部門對全市上半年“五水共治”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分析,對各項任務可達性進行系統評估并形成工作報告,為各地各部門下一步工作提供參考。
同時,杭州市制定出臺《杭州市深化“五水共治”(治污水)工作意見》等,對全市治污水打好攻堅戰提出切實可行和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根據指導意見,市治水辦會同相關部門,對全市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建設、大市政與小市政配套、晴天排污口消除等重點和節點性工作進行專題部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項目書和責任人,力保年度各項任務如期完成。
進一步加大對市區兩級治水工作的資金保障力度,市級財政在原有基礎上,新增預算兩億元資金用于治水工作。
今年,杭州市加大“五水共治”宣傳力度,組織開展了2015世界環境日主題紀念活動、全市“愛水、治水、護水”板報展評、“五水共治美麗三江”攝影比賽等。組織“五水共治”專家技術服務團,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服務和治水科普工作。發揮媒體作用,調動公眾參與監督各級治水工作。發揮輿論助推作用,利用杭州電視臺等傳播載體,為公眾參與“五水共治”提供渠道。
今年以來,“五水共治” 各項任務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成效,年計劃完成84條137公里黑臭河整治任務,截至7月底共完成114公里黑臭河整治,占84%。計劃新增污水管網170公里,已完成162公里,占95%。計劃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23座,其中15座計劃本年完成的項目已完成投資額60%,8座計劃本年開工的項目均已展開前期工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計劃完成623個行政村,已有652個村開工。
最新水質監測結果顯示,全市納入監測的1334條河道中,Ⅰ類~Ⅲ類水質比例為54.95%,達到或優于Ⅴ類水質比例為72.34%,同比提高21.98%。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