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中,在河邊游玩的市民逐漸增多,而備受關注的錢塘江,如今總體水質狀況也交出了“良”的成績單。
今年是“五水共治”的第三年,在實施河長制、搬遷關停企業、關停轉遷落后產能等一系列措施下,2015年,全市47個市控斷面Ⅲ類以上水體比率及功能區達標率均為85.1%,均位居同類城市前列。全市納入監測的1845條河道中,優于Ⅴ類水質比例同比上升25%,達到75%。運河4個出境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錢塘江成為全省八大流域中第一條率先全線達到Ⅲ類的河流,苕溪功能區達標率100%。西部4縣(市)基本實現全域可游泳。
現代江南水鄉的環境變化,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長效治水力求標本兼治
2013年,《杭州市“五水共治”三年行動計(2014~2016年)》出臺,全市開始實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其中治污水成為重中之重。
“五水共治”以來,杭州將水體治理與岸上治理同步,堅持水岸同治、標本兼治,把“五水共治”與“三改一拆”“騰籠換鳥”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重整城鄉容貌,倒逼轉型升級,修復生態,真正實現了長效治水。
杭州市環保局局長胡偉介紹,一是做好“拆”的文章,拆除沿河區域的違法建筑,搬遷關停企業,實行“以拆代截”,減少污染入河現象。
二是做好“截”的文章,創新采用截流溝、渠、井、閘、生態床等方法進行河道排口整治,消除、整治河道排口近8000個。
三是做好“轉”的文章,關停轉遷落后產能,富陽造紙從300余家關轉到現在100家,噸紙耗水由過去20余噸降到現在8噸。蕭山印染噸布耗水下降25%。
四是做好“治”的文章,對于受條件限制近期難以接入大市政的生活污水,實行分散式生態化治理。
五是做好“堵”的文章,對一時無法確認源頭的河道排污口,實行排污口封堵,對溢出點實施源頭截污。
杭州市蕭山區生活和工業用水都來自錢塘江,雖然錢塘江杭州段全年水質基本可以達到Ⅲ類水質以上,但由于含沙量較高,直接流入內河,對河道水質產生一定影響。
在錢塘江入城取水口處,有一座雙向泵站,汛期排澇,日常給中河配水,改善內河水質。入城口處的錢塘江水帶有泥漿,濁度過高,但流入泵站后,經過325米長的沉砂池絮凝沉淀后,水體中的砂粒或其他較大顆粒雜質沉淀在水底,流入下游的水清澈了很多。從沉砂池流出的水最終匯入大運河,每年引配水約5000萬立方米。
杭州市治水辦副主任徐青山向記者介紹說,“清水入城”水質提升項目的實施,為杭州市其他引水水質提升工程的開展提供了模板。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杭州市的內河河網將呈現出“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畫面。
水體中底泥的持續發酵是造成劣Ⅴ類水體氨氮、總磷超標的一大原因,更成為進一步深化河道整治的瓶頸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杭州市下城區在全市首創城市河道長效清淤模式。
記者在下城區長浜河附近看到,在距離河底1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條新鋪設的管道。據了解,這是泥漿運輸管,用于河道淤泥的運輸。同時,在河道里裝上“留置針”,可實現隨時清淤。
徐青山表示,下城區將在20條河道內都埋設淤泥運輸管道,總長達18公里,建設加壓泵,把絞吸的泥漿水輸送到石橋華豐淤泥處理場,經泥水脫離裝置后變成泥餅,用于綠化種植,實現長效化清淤。
“五水共治”促進發展轉型
盛夏時節,余杭區運河街道新宇大橋旁已然一派“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的景象。很難想象,這里曾是浙江省的“黑魚之鄉”,曾是行人捂鼻疾走的地方。
運河街道在“兩魚”養殖綜合整治以后,推動轉型轉產,引進專業農業開發公司投資,打造千畝荷塘月色產業園項目,昔日腥臭的黑魚養殖塘搖身一變成為“綠富美”的蓮藕種植基地。
“一個黑魚村,一年能排出4個‘黑西湖’。”運河街道副主任周文泉說,運河街道曾是浙江省遠近聞名的“黑魚之鄉”,杭州市場上近半的黑魚都來自這里。然而,黑魚大量養殖的代價,是本地水環境的嚴重污染。
2015年,運河街道狠下決心,對黑魚養殖全面實施了綜合整治,對全部194戶黑魚養殖戶實施關停轉產,整治面積達2104畝。
綜合整治后,街道牽頭農戶與杭州九蓮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千畝荷塘月色產業園項目。項目涉及新宇村、戚家橋村等10個村,總投資1000萬元,通過“公司+農戶”“基地+大戶”等操作模式發展生態種植,形成種植、服務、加工、銷售的“一站式”經營路線。
去年黑魚養殖清塘后,借助淤泥肥厚的特點,運河街道引導農戶在原有的水塘開展蓮藕種植,其中一個品種專產藕帶。
今年3月初,運河街道邀請湖北農鑫農產品有限公司種植專家向50多名黑魚養殖轉型戶傳授藕帶種植技術。“到了6月,原先的黑魚塘成功轉型成現在的‘千畝荷塘’”。周文泉說。
污染源斷了,農戶的生計并沒有斷。“一畝荷塘產藕帶約1000公斤,以8元/公斤市場價來算,這片荷塘年畝均收益達到8000元左右。”周文泉透露,相比養殖黑魚,種植蓮藕使每畝效益提升了40%~50%。
據了解,接下來,運河街道打算把黑魚轉型轉產與美麗鄉村建設、千畝荷塘打造、萬畝生態觀光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邀請專業設計團隊規劃,以大運河為背景,挖掘運河文化內涵,融入鄉村旅游元素,著力打造荷花景觀帶、新農村示范村、鄉村旅游樣板點,全面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共建美麗水鄉余杭。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