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塘河支流位于杭州市西湖區,該支流具有水質污染重、污染因素多等特點,是城市內河中典型的中度污染河道,考慮到河水溶解氧含量低、土著生物少、底質污染嚴重等因素,根據實地考察并結合以往工程經驗,擬采用生態修復技術處理該段河流。
強力造流曝氣機運行實況 工 程 概 況 余杭塘河支流(又名蝦龍圩)位于杭州市西湖區,整體呈東西走向,東起豐潭路西面200m處(閘門處),西至紫荊花北路。蝦龍圩兩岸基本為經過加強和美化的自然駁岸。治理段水深為1.0~2.0m,總長約300m,寬為17~22m,總面積約6000m²。水流方向從東向西,水體流速緩慢,基本無流動。水體中基本不存在高等水生植物,季節性存在以小雜魚為主的水生動物,透明度在10cm左右。
蝦龍圩治理段水質監測結果與分析
根據水質及相關河道水質監測結果,蝦龍圩治理段河道為劣Ⅴ類地表水,是典型的富營養化水體。征求業主和地方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在外源污染可控制前提下,治理后的水質需要達到以下效果:透明度≥40cm,水面潔凈,無藻類等漂浮物聚集,主要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COD、氨氮、TP去除率均達80%以上。 方 案 設 計 治理系統考慮不影響原有的內河周邊生態,并與周圍環境有機結合,因此設計方案生態設施隱藏或采用水下布置等形式。設備選用無需固定基礎、懸浮于水中,通過生態設施、設備的運行,營造水體的人工循環對流,從而改善水體中的水流流態,促進河水內部水體自動交換。通過投放底棲動物和建立浮島式濕地系統,營造全新的水生生態環境和水體生物系統,達到激活、增強水體凈化機能的目的。
內河水環境生態處理工藝流程
內河水自上游進入凈化浮島,水體中的污染物被削減。經NOZZLE經濟型強力造流曝氣機作用,水流增速并充氧,同時全段建浮島式濕地,并投放底棲動物,組建全新的水生生態系統,通過物理過濾、植物吸附利用和微生物降解等過程,內河自凈能力增強,形成內河水環境的良性循環。
強力造流曝氣機運行實況 施 工 過 程 采用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進行水體修復和生態景觀恢復,治理段按水流方向,人為地將河道分成三部分(上段、中段、下段),各部分長均約100m。每段設取樣檢測點,記作1#點、2#點、3#點。工程內容: 在凈化浮島種植浮水植物。完成凈化浮島1600m²的制作和安裝(包括1300m²的生物柵) ,以及浮水植物的種植,其中圓幣草為1248m²、聚草為352m²,主要分布在上段和中段。 在浮島式濕地種植挺水植物。共計400m²,其中黃菖蒲為80m²、菖蒲為50m²、千屈菜為15m²、紅花美人蕉為30m²、紫葉美人蕉為10m²、花葉蘆竹為75m²、水蔥為15m²、香蒲為70m²,主要分布在中段和下段。 布置強力造流、循環曝氣功能的一體化裝置6套,上段和中段各3套。NOZZLE經濟型強力造流曝氣機額定功率為2.2KW,額定電壓為380V,循環通量為615m3/h,增氧能力為4.1kg/h。 全河段分兩次完成底棲動物——螺類的投放,共計600kg。
余杭塘河現狀
4個多月的實際運行表明,杭州市蝦龍圩城市內河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是成功的,處理效果穩定。工程治理段水面潔凈,水體顏色正常,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長勢良好,水質指標已經達到設計要求,全新的系統處于良性循環。
以水生植物與微生物耦合技術為核心,以強力造流曝氣技術為輔的水環境組合生態治理,可有效治理城市內河的劣五類水體,其治理效率遠遠高于微生物技術和水生植物技術的單一運行或兩兩組合運行,而且組合技術在河道發生大量污染物突然入河、天氣驟變等突發事件時,不會同時遭受嚴重影響。 同時類似工程的運行和養護必須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和配備專業管理人員,才可確保河道運行的長久有效,持續穩定。運行和養護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水生植物的養護管理;二是水處理專有材料和設備的調試與維護管理;三是工程區范圍內的安全保衛管理;四是工程范圍內的環境管理,四者相互協調,相互補充,形成一個水體生態修復養護的有機整體。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