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國內天氣關注熱詞大概是“城中看海模式”了,說的是上海連夜暴雨,近百條馬路積水達膝蓋,大批車輛拋錨,上海變“海上”。
這種模式對于海南不少市縣的居民來說,并不陌生。一場暴雨,這里喊“水漫金山”那里邀“看海撈魚”。人們樂觀調侃的背后,傳達出的是對城市排水不暢這個弊病的無奈。
海口也面臨著如此窘境。每遇強降雨天氣,部分路段的管道便不夠用了,不僅管小、管少、管無出路,導致城市積水,影響市民生產生活。此外,珍貴的水資源白白流進了大海,高溫氣候還易干旱缺水。加上處于低海拔沿海地區的天然缺陷,排水成了海口一個積重的難題。
雨水從天而降,地上的人們應該如何應對。專業人士認為,雨水的處理程序,第一步是“滲”,讓雨水滲入城市大地;第二步是“蓄”,讓水體飽吸雨水;第三步才是“排”,讓多余的雨水從城市排水管道排入江河。
然而,由于城市地面硬化,目前我國99%的城市均采用快排模式,雨水只能從管道里集中排走,又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排水不暢。
倘若城市能像海綿一樣,降雨時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儲、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干旱缺水時將存儲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那么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則回歸到“自然”。城市排水不暢的弊病將有望解決。
排水隊伍聞雨動 積水不退不收工
20年,海口主城區擴大了10倍,海口的排水工人增加了10倍,而道路積水依舊,積水原因卻復雜多了
這是一支下暴雨就要站到水里去守護城市的隊伍。
梁顯朝在1990年代參加工作時,進的是海口市水務局下屬的排水隊。那時候排水隊只有20來號人,一到暴雨或臺風天,大家守在易積水的街道,把路邊的井蓋、方溝口全部打開,加快排水,同時還要防止路人掉下去。
20年過去了,排水隊發展成了有著200多號人的排水管道養護所,現在隸屬海口市政市容委下的海口市政局。每逢收到強降雨預報通知,排水工人先上路巡查,清理可能堵塞排水通道的落葉、垃圾等,進入“戰備”狀態;降雨時,大家一起出動,尤其強臺風來臨人手不夠時,排水所行政后勤人員也要上街。于是在雨水和積水的世界里,身穿黃色雨衣的排水工人巡守在路邊,一邊打開井蓋排水,一邊時刻謹防水流或行人、車輛移動了排水口上的警示牌,造成排水不暢或其它不安全情況。
20年前海口的道路積水是否嚴重?“那時候主要是海水倒灌(風暴潮)形成積水,潮位不退,水就不退。”梁顯朝印象深刻的還是幾次大臺風,解放路等低海拔路段滿滿都是海水和雨水,除了等待退潮,別無辦法。
“現在的情況比過去復雜,排水不及時的原因很多。”20年來,海口主城區擴大了10倍,梁顯朝一時間不知道從何說起。
光對比海口的地貌圖,就能看到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如15年前海甸島還有些閑置的水塘;8年前農墾中學前面到金牛嶺公園一帶還有一些溝壑;3年前椰海大道周邊很少人居住,四處是濕地,但如今模樣已改變,蓄水的功能消失。總之,排水所只有不斷增加人手,才能應付更大范圍和更嚴重的城市積水。
2011年“十一”期間臺風“納沙”來襲,暴雨加風暴潮重創海口,椰海大道可以釣魚,龍華路、和平南路、文明東路等地淹了多少天,負責龍華片區的排水工人就在水里工作了多少天。
2014年7月18日超強臺風“威馬遜”過境,負責秀英片區的排水隊長陳清琪眼看戶外情況太危險,把20個隊員集中在街邊一家小店里,整整一夜,大伙兒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第二天早上5時風稍弱,隊員們又開始巡路,直到晚上主城區的積水排完才回家換洗。
2014年9月17日強臺風“海鷗”帶來4米多高的風暴增水,整個海口老城區被淹,從早上6點到晚上6點,排水絲毫不敢松懈。
2015年5月上旬,排水所剛做完“2015年臺風汛期20條易積水路段及人員排水工作安排表”,汛期就來了。每天午后或下午一場大暴雨,老天爺可不管是否周末,排水工人也就連續每天工作。偶爾有一天降雨不在主城區發生,排水工人互道慶賀,乘機放松一下。這一次連續作戰至今,已經長達40天。
道路變河因哪般?
1 老城區建設標準低 小小排水溝容不下猛漲的水
和平南路(六合大廈段),海秀東路(南寶路口、大英市場路口),五指山路(松濤大廈段),義龍西路,龍華西路、華海路、金龍路交叉口處,建國路(忠介派出所)這6處積水點,被歸為老城區建設標準低,管徑、方溝太小容不下日益增長的路面雨水量。
海口排水管道養護所所長黎軍的身上總是被汗水和雨水交替浸濕,黑瘦的臉上有著刀刻般的紋路。說起海口為何遇雨就澇,黎軍拿出一張標注近年來比較嚴重的20個積水點示意圖,一個一個地剖開來解析。
據黎軍介紹,和平南路東側至美舍河一帶,地勢東高西低,雨天大量雨水沿海府路、君堯村、建山里等居民區小巷直接排入和平南路,但和平南路的管溝直徑僅0.4米,斷面太小根本無法及時排水。
海秀東路南寶路口也是一個積水老大難路段了。這個路段南側僅有0.8米×0.7米的合流方溝,卻同時承擔著南寶路、DC城等周邊片區的雨、污水排放,平時污水已呈半充滿狀態,下雨天更是無法容納更多雨水排放,如果雨天再受海潮上漲頂托,加上六中排洪溝水位同時上漲,這一帶便成了汪洋。污水加雨水,雨天的這段路讓過往市民實在無法下腳,抱怨聲不止。
讓市民頭疼的還有義龍西路,龍華西路、華海路、金龍路交叉口處的積水。每次暴雨,公交車在這些路段“破浪而行”的照片總會在網上熱傳。而這些地段積水的成因一是這幾條道路和片區的雨水均通過管道排入大同溝、龍昆溝、六中溝等河道,急降水和天文大潮之下難逃積水困境;二是義龍路為合流溝,排水設計標準低,管道老化,平時管內污水已是半充滿狀;三是龍華西路、華海路、金龍路3條道路的雨水管道均通過合流方溝排入龍昆溝,但下游斷面減小,且3路交匯處路面高程為3.87米,合流溝出口處龍昆溝溝底高程1.73米,如果龍昆溝水位達到2.14米(即離路面0.21米)時,就會受到龍昆溝水位頂托;四是鹽灶路地勢較低,每逢潮位超過2.6米時,不下雨都會出現海水倒灌受淹現象。
一位負責城建的人士告訴記者,排水管溝大小與當時道路的寬度,以及國家對排水管遭遇暴雨的級別有關。上世紀修建和平路時曾遭到部分人強烈反對,認為路面太寬,走的人太少。而今和平路已經擁擠不堪,排水管徑已然狹小。
這位人士表示,海口老城區大部分道路是按照一年一遇的降雨標準修建的雨水管,也就是說,當24小時降雨超過35.5毫米時,雨水就會排不及時,造成積水。
2 道路未建排水出口 雨水無處可去
20個積水點中,丘海大道延長段(國度建材城—民生燃氣基地段)和瓊山大道(汽車城、坡上村、儒教村)是因為道路在修建時尚屬郊區,雨水自然排走。但周邊建筑起來后,雨水無處可去。
城市的快速“長大”、城市規劃、管理的腳步偏慢也是部分路段積水的原因。
丘海大道延長線的積水問題就源于此。丘海大道延長線于2011年建成通車。一開始只在道路兩側修建了排水明溝,雨水可以通過明溝排入道路西側低洼地和水塘等水體。但很快,丘海大道延長線至沙坡水庫之間的明渠多處溝內水浮蓮、垃圾雜物等影響了雨水的排放,再加上蒼西、蒼東村溝段被占壓填埋,極大地縮小了過水面積,于是丘海大道延長線路段每逢大雨天便嚴重積水,交通常常被迫中斷。
位于南渡江海口段東岸全長約11.3公里的瓊山大道也是如此。
作為一條雙向六車道,江東片區聯系機場和皇冠大酒店的主干道,在修建時僅進行了路面建設,沒有按規劃鋪設雨、污水管網。由于當年瓊山大道周邊主要是農田,因此只在道路兩邊路沿石位置每隔二三十米設了一口進水井和一條3至5米長的導流溝。雨天在收集路面的雨水后,經導流溝排向道路兩側的土明溝,就近排入低洼地中。但是近幾年來,瓊山大道轉盤處建起了汽車城,坡上村等地段又人為填埋了明溝,路邊低洼地填高后修建了房屋,因此雨天路面的雨水根本沒有出路。
“地是農村集體所有,城市管理還沒有觸及到,各種用途的建設已經成為既成事實。”黎軍表示。
3 溝渠河道水系被占 雨水無處容身
永萬路(海盛路—南海大道),濱涯路(農墾中學—省公安廳段),城西路(南航司令部前)等路段皆因溝渠、河道等水系被占,雨水無處容身。
濱涯路農墾中學前因過往車輛繁忙,雨天積水影響較大。從2008開始,這個片區內的明渠沿途土地被村民開發利用,明渠河道等逐漸被填埋占壓后,建成了一排排鋪面。農墾中學對面0.4米×1.6米的出水口完全被村民封堵,曾經寬約6米的明渠變成了埋在地下僅0.8米直徑的排水管后,雨天積水嚴重,時常發生交通中斷。此外,省公安廳路段由于規劃排水出口尚未建設,而無排水出路。
說起城西路南航部隊大門前的積水,附近的居民可是頭疼不已,積水問題甚至影響到附近樓盤的銷售。曾經這里有一片低洼水塘,可以消化部分雨水,但這處水塘逐漸被填埋使用后,只剩一段地勢較低的天然明溝。每逢下雨,建設三橫路、城西中學與蒼嶧路等處路面上雨水順勢而下,匯集到僅2米×0.8米的天然明溝處,但明溝南側上游村莊、農田等積溢的雨水順流而下,水量劇增時,明溝根本無法承受。此后明溝再被土地開發建設占用,一度積水成患。
4 臨海臨江低洼路段 難逃被淹命運
龍昆南面前坡段、廣場路(椰樹門—廣場橫路)、海甸島片區、濱江西路(江畔人家段)涉及到高程低于海水或江河高潮位,再加上排水溝被各種侵占和損壞,亟需閘門泵站等改造。
因為地勢低洼,常常遇雨變澤國的主要在白水塘一帶。
在老海口人印象里,白水塘一帶屬于方圓最低的低洼地。周邊有一所景山學校,自1996年建校以來,景山學校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均就近排入南側的白水塘中,然后通過一條天然明渠排到沙坡水庫。2007年后,隨著椰海大道的建設和白水塘周邊填土用地的開發,白水塘面積急劇縮小,水位快速上漲,水平面幾乎與景山學校內地勢持平,每逢強降雨,校園都難逃被淹的命運。
此前,白水塘至沙坡水庫之間明渠長約5.2公里,系一條天然明溝,景山學校周邊片區、椰海大道及沿途村莊的雨水排入明渠,從白水塘向南曲折經過蒼西村后流至沙坡水庫。如今,明渠大部分已被占壓填埋,過水面積極度縮小,也就造成椰海大道、金鼎路和丘海大道延長線路段每逢大雨天積水嚴重,造成交通中斷。
據了解,去年強臺風“海鷗”過境,各種泵車在此路段連抽了7天,才從幾條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將積水排盡。
濱海西路有秀英港段、雙擁路口、觀海臺等積水點。這些路段北面是大海,呈南高北低的大坡度,強降雨時,南面匯集的大量雨水如瀑布般從地表沖到濱海西路上,超過路上排水設施的排水能力。再加上周邊排水戶和小區將部分雨水管混接入污水管,導致濱海西路污水管遠超負荷,甚至出現管涌。
面對積水,海口做了什么?
“這些年,我們的改造和應對措施從未有停止過。”海口市政管理局局長龍舒華說。
“解決城市積水涉及到發改、規劃、國土、水務、城建、市政以及各區一級政府等部門。市民看到了積水這個表象,卻不知道排水只是整個道路管網的最后一環。”龍舒華說。
黎軍和同事們奔忙在每一個積水點或積水改造點,5月以來的高溫和午后雷雨,一方面檢驗了海口改造后的積水點,另一方面又對尚待解決的積水點提出了迫切的改造要求。
從2011年至2014年,3年間海口共投入養護經費2000多萬元,對86條道路進行清淤以及道路積水點改造。已完成義龍路(龍豐路—龍昆溝段)、海秀東路(六中溝—南寶路口段北側)積水點改造工程、海府路三角池段合流方溝清淤工程、和平南路合流管道清淤改造工程共18個項目。上述20個積水點中大部分經改造后,退水時間縮短,積水深度降低,整體狀況已經大為改觀。
2015年,海口將對8個積水點進行改造,其中6個是今年海口為民辦實事的嚴重積水點,擬共鋪設管道970米,投資850萬元。如已對大英山西路積水點搶修,已修建南海大道三個路口截水溝,龍昆南山高小學段積水點雨水管改造預計7月下旬竣工,龍昆南路與面前坡路交叉口積水點改造工程已經啟動,泰華南路積水點改造正進行技術交底,瓊州大道與建國路交叉口處、海秀東路(南寶路—大英街段)、和平北路合流方溝清淤三處積水點改造均已在計劃之列,預計工期都是40天。
對于那些“大晴天也因漲潮積水”“臺風暴雨與天文潮疊加積水”的區域,海口已設計了在主排水溝的關鍵位置安裝防海水倒灌閘門和泵站。如海甸五西路、海甸二東路兩處閘門,龍昆溝入海口閘門等。
工程量最大的椰海大道(海口景山學校段)和濱涯路(農墾中學—省公安廳段)將采取強腕手段,通過征地等措施推進溝渠改造。譬如規劃白水塘至丘海大道延長線河道整治工程和丘海大道延長線至沙坡水庫河道整治工程,通過建設1座雨水排澇泵站,和整治拓寬金鼎路交叉口至丘海大道延長線段河道,使該片區雨水能順暢排入沙坡水庫。
“每一條路已經責任到單位、到人,還有時間節點。”龍舒華說,這些工程受市民擁護的程度超乎預期,如山高小學段剛開始施工,學校的錦旗就送了過來,令人感動。
海口要用“海綿”思維 標本兼治城市水患
近年來,逢雨必澇逐漸演變為我國大中城市的痼疾。然而“城中看海”卻不僅僅是管道擴容這么簡單。2015年4月,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公布,雖然海口并不在列,但海口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用“海綿”的思維,標本兼治城市水患。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可以吸納和釋放水資源。但建海綿城市首先要建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今后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海口非常有條件建海綿城市。”龍舒華認為,海口南高北低,已自然形成了許多水體;從規劃圖上看,由東至西分江東組團、中心主組團、長流組團,三個大區域亦由水系隔開;橫向看,椰海大道以南,大有文章可做,如擴大和加深水庫;就是羊山地區的一些植被、地貌、水系,也可以改造出足夠蓄水功能的水體。
深諳城市排水走勢的黎軍認為,水往低處流,那么城市的低處本身就應該成為“海綿體”,恢復蓄水功能,不應該被填埋他用。
黎軍也將海口由東至西數了一遍,南渡江、美舍河、龍昆溝、秀英溝、五源河,這5條縱向的水體是海口寶貴的資源,必須擴寬和保護這些河溝,打通支流,疏通“血管”。
一旦城市的建設理念發生改變,那么城市給人的形象也會發生變化。剛從四川青城山旅游歸來的市民阿秋建議,青城山的城鎮建設用苗圃的形式大量保留了道路兩邊的綠化帶,這給了海口一個提示。海口現在椰海大道、丘海大道延長線、龍昆路延長線以及西海岸新城區還來得及“海綿”和景觀兩不誤,龍昆南大道上也可以改造增加“海綿體”。
“每一次從海口東坐動車去三亞,就能看到椰海大道南側和龍昆南日益增長的建筑,這些設施已經大大降低了城市蓄水和排水功能。”海南省建筑設計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設計師認為,海口應該嚴格盡快出臺城市“五線”規劃,搶救尚未被占用的原生態土地。
專家認為,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是一個利在千秋的浩大工程,“排”的同時兼顧“滲”“蓄”“用”的功效,規劃不隨意改變,像香港、巴黎等城市,經多屆政府持之以恒地完成一個工程,建設周期甚至可以跨越一個世紀。
“盡管海口還不是試點的海綿城市,但從現在開始,就要有‘海綿’的思維,‘標本兼治’的理念,統一各部門思想,‘九龍’聯動‘治水’‘護水’‘用水’。”海口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