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奮力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河北“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初步建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適應”。
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介紹說,為了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未來5年中,河北將著力開展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能源生產消費變革、努力改善環境質量、實施山水林田湖海生態修復等5項重點工程,全面改善環境質量。
打造四大功能板塊,明確主體功能定位
“改善生態環境,必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引導城市發展空間和產業布局向生態化、集約化轉變。”陳國鷹說,京津冀在城市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京津兩極過于“肥胖”,周邊中小城市過于“瘦弱”。優化京津冀城市結構,發展的重點在河北。因此,河北省提出,要構建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體系,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
圍繞這一目標,河北將打造環京津核心區、沿海率先發展區、冀中南功能拓展區和冀西北生態涵養區四大功能板塊,明確各市縣主體功能定位。
在四大功能板塊基礎上,未來5年,河北將著力構建綠色城鎮體系。《意見》提出,要以保定市和廊坊市為重點,實現與京津率先聯動發展。以石家莊、保定、唐山、邯鄲4個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推進主城區與周邊縣(市、區)同城化、組團式發展。以承德、張家口、秦皇島、滄州、衡水和邢臺等市為節點,提升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實施縣城建設3年攻堅行動,鼓勵和支持中小城市和重點鎮高標準建設定位明確、功能集中、規模適度、專業化發展的“微中心”。
河北省還將通過實施民居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等12個專項行動,到2020年把具備條件的農村基本建成美麗鄉村。
5年后,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0%以上
“河北省產業結構偏重,為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楊智明介紹說,實現這一目標,要在3方面有突破,一是產業轉型升級要有突破性進展,二是能源資源消耗強度要持續下降,三是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要大幅下降。
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強度,《意見》提出,推動鋼鐵、電力等傳統產業低碳化,深入推進“6643”工程,到2017年底,基本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藝設備,推動生產裝備向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邁進。抓好鋼鐵、電力、石化、建材、煤炭5個重點行業和1000家重點用能企業,實施總量、強度和能耗、煤耗“雙重控制”,力爭使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和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同時,加速綠色產業規模化,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比較優勢產業,促進光伏風電、物聯網等領域產業化、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加快形成先導支柱產業。力爭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0%以上。
產業要綠色化,能源也要低碳化。《意見》提出,要構建安全、高效、綠色、多元的現代能源體系。楊智明說,盡快甩掉大氣污染的黑帽子,首要任務是解決燃煤污染。河北省提出,要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力爭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
開展藍天、清水、凈土行動
為努力改善環境質量,《意見》提出,河北省將防治結合、標本兼治,建立以京津冀污染協同防治為支撐的環境管理體系。
鎖定關鍵領域,持續用力治污。河北省將開展藍天、清水、凈土行動,到今年年底全部淘汰黃標車;到2017年底,土壤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到2020年,全省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近岸海域一、二類水質比例不低于70%;全省土壤環境狀況穩中向好。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京津冀區域整體定位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河北省環保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王中朝向記者分析說,從這個意義上說,河北既是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支撐區,也是京津冀生態涵養保護支撐區。秉承山水林田湖海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河北提出,要全方位開展生態修復,打造京津冀生態涵養保護支撐區。
王中朝告訴記者,河北將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開展生態修復,著力實施山體修復、節水綜合治理、綠色河北攻堅、高標準農田建設、湖泊濕地保護以及海岸海域整治修復等六大工程。
根據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考核
《意見》提出,到2020年河北生態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確立。并就建立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完善經濟政策體系、創新市場機制、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等6方面,制定具體目標和措施。
河北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處長高英華向記者解釋說,在紅線管控制度上,河北從資源、環境、生態3個方面提出了紅線管控的要求,將各類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
一是設定資源消耗“天花板”。河北將科學設定省市能耗強度、煤耗總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指標,逐一明確各市用水總量限值、地下水開采量限值,作為剛性約束,加強管控。二是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各市縣環保責任紅線。三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設定京津保生態過渡帶、重要湖淀周圍、城鎮近郊、主要河流及交通干線兩側生態廊道等重要生態區域生態紅線,嚴格保護重要區位和脆弱地區林地。劃定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等濕地生態保護紅線,建立更加嚴格的審批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河北省經貿大學教授王小江告訴記者,河北省委對干部考核的“指揮棒”也將綠色化。比如,在《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各級黨委、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根據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考核制度。對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和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對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分別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評價;對禁止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重點評價其自然文化資源的原真性、完整性。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