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發展的命脈。武漢市地處兩江交匯,河湖眾多,水網交織。但隨著城市發展,農村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溝渠塘堰,匯入眾多湖泊、河流中,帶來有機污染,嚴重威脅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武漢市農村污水分散、規模小的特點,市、區環保部門根據不同地區的地質地貌、經濟發展狀況,建設農村集鎮污水處理廠,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全市農村水環境。
昔日納污塘 變身村民最愛景觀
黃陂區木蘭鄉東區集鎮污水處理廠依地勢分別興建了設備房、氧化塘和人工濕地,集中收集的周邊生活污水引進設備房,進行生化處理,再流入氧化塘,進行氧化、沉淀,最后進入30畝人工濕地,靠蘆葦、菖蒲等植物根系處理氮磷。經三級處理后,水質清澈,可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它們匯入灌溉渠,蜿蜒進入2公里外的木蘭湖。
現在,設備運轉如常。其中約15畝的氧化塘內碧波蕩漾,人工浮島上,菖蒲、蘆葦、黃花鳶尾迎風搖曳,塘中還有一個人工景觀小島,島上垂柳依依、紅葉李等植物,映襯著氧化塘一片生態美景。
治污灄水河 保障80萬人飲水安全
黃陂區區域面積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萬,是武漢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區,有大小湖泊、水庫80余個。為了保護水資源,黃陂區自2009年開始率先在全市開建首個集鎮式污水處理廠,有效地保護了木蘭湖的水質。
此后,黃陂又以保障灄水河沿岸80萬人飲水安全為重點,沿河逐步建設8個集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投入資金約3600萬元,日處理規模達9000噸,覆蓋了整個大別山革命老區。
本文節選自《長江日報》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