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廊道石橋、花樹繁茂,水里清可見底、綠草搖曳,不時還能見到散步憩息的居民……很難想象,杭州丁橋新城二號港在不久之前還是一條黑臭河。
8月3日上午,丁橋新城二號港順利通過杭州市市區河道中心的驗收,成為今年杭州首條生態示范河道。
丁橋新城二號港位于丁蘭街道,南起五會港,北至大農港,全長975米,河面寬度為15米,水域面積14625平方米。該河原為城鄉結合部一條農灌河道,河岸沿線遍布農居房和農田,污水直排河道,環境臟亂差,河水發黑發臭。
而如今的丁橋新城二號港,水質清澈,今年5月水質達到II類,2、4、6月水質達III類。
這樣一條河道,是怎樣完成華麗變身的呢?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丁橋新城二號港原來是城鄉結合部一條農灌河道,河岸沿線遍布農居房和農田,污水直排河道,環境臟亂差,河水發黑發臭。2015年,屬地部門結合城中村改造及城市地塊開發,通過拆遷改造、截污納管、河道清淤、河道拓寬、河道綠化等一系列手段,全面改善河岸環境面貌。2016年,江干還提出打造丁蘭綜合治水示范區,統籌丁蘭轄區內11條河道的治理,創新采用“設計-治理-養護”一體化的BOD模式。
而丁橋新城二號港在治理過程中引入了多種治理新工藝、新技術。河道主要采用“多相微濾+曝氣裝置+水下森林+生物操控+生態浮島”的生態深度治理技術。
多項微濾技術是杭州其他河道治理中使用相對較少的手法。多相微濾設備相當于一臺河道的“血透儀”。這臺儀器,占地119平方米,日處理量16000噸,能迅速處理含污量高的來水,過濾雜質。經過這套設備,劣V類的河水水質就能提升至IV類以上,對河道水質的改善作用十分明顯。同時,通過壓濾技術壓干,處理后的污泥為固體狀,可直接外運作為生態肥料使用。
另一種高科技設施是微生物擴大器。這是一臺微生物菌劑擴培器,為水中各類菌種提供微生物生存的載體,形成仿真水生態系統,配合河道曝氣技術,加快仿真水草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大大提高了生化處理的效率。
其實,治理后的丁橋新城二號港也是一條“名河”了——今年3月以來,國家住建部黑臭水體現場會、聯合國水資源組織的領導和專家先后造訪考察了這條河道,杭州市防汛演練、剿劣出征大會等十余次活動也在此舉辦。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