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現有漁業尾水處理“三池兩壩”,即沉淀池、曝氣池、生態凈化池以及夾在這三個池塘中間的兩個過濾壩。
傳統三池兩壩的凈水流程如下五個步驟:
1)替換的養殖尾水從池塘出來后,進入沉淀池靜置一段時間,沉淀去除部分懸浮物;
2)然后經過過濾壩,過濾掉水體里的大塊懸浮物,過濾出水進入曝氣池;
3)水體再曝氣池曝氣,氧化水體有機物,降解氨氮,經過曝氣氧化的養殖尾水,污染程度已經被大幅削減;
4)再次通過過濾壩,進一步去除水中懸浮物、氨氮等各種污染物;
5)最后,尾水流入生態凈化池,在生態池中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體中的氮磷營養鹽。
然而,實際應用中,問題很多:
① 壩坡緩,占地面積大,工程量大,固結時間長,且易發生滑坡。
② 養殖尾水治理占用養殖面積約10~20%,減少養殖產量。
③ 遠遠達不到需要的處理負荷,運行費用高,這是絕大部尾水治理設施設備荒廢的主要原因。
④ 管理不方便,導致了養殖糞污在養殖水域和沉淀池的持續積累和持續溶解發酵,在養殖過程中污染水體并未得到明顯改觀。
⑤ 設施設備破損率、故障率高。
問題導致的不好現象:
(一)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養殖污染和尾水治理難題,費力不討好;
(二)治理設施大量減少養殖面積,養殖戶不支持,
(三)治理措施未能改善養殖水體的水質狀況,難以增產增收;
(四)已建成的養殖尾水治理設施,后期維護障礙頗多,出現大面積閑置。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及現象?
因地制宜、提升品質與產量、降低占地面積、減少維護難度、提升凈水效果、實現資源化利用,采用歐保改進型三池兩壩工藝。
具體措施如使用生境填料、再生濾壩、緩釋碳源、攔沙幕簾、太陽能動力曝氣等,才能辦貼合水產養殖業的現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