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務集團在茶花港斷頭處投放水處理一體機加速河水循環
并通過生態浮島等生態工藝,增強水生系統改善生態環境
四號港如今呈現出“水景合一”的靈動畫面
茶花港位于江干區筧橋街道橫塘社區,原為北連泥橋港南接機場北港的一條支流,河道總長723米,寬5-20米,后因石大線建設而成了一條“斷頭河”,這一斷,污水直流、水質黑臭、蚊蟲滋生……茶花港變成里人見人躲的黑臭河,沿河居民怨聲載道。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破解斷頭河(茶花港)難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盤活水網,拔掉斷頭河的“根”。所謂的“根”就是,成為斷頭河后,河水水體流動性不足、自凈能力較弱,使得水質不穩定,特別是夏季高溫,容易發黑發臭,
因此,江干區與市水務集團合作,由市水務集團認領茶花港治理,并且具體負責投資、設計、建設、運營水質治理項目,總投資240萬元在茶花港斷頭處投放水處理一體機、實施生態治理措施,加速河水循環,進一步實現源頭水循環。
市水務集團的錢登瑜說:“這臺水處理一體機設備具有雙極深化水處理系統,簡單的來說就是,從機場港引入的水進入設備后,通過投加食用級PAC藥劑,與原水混合,形成絮凝膠狀物質、沉淀;在通過另一極加設的過濾網,降低原水的濁度、總磷及部分氨氮,提高水質透明度。”
同時,市水務集團還對茶花港采用“曝氣裝置+生態浮島+生物填料+微生物菌劑投加”生態工藝,增強水生系統,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恢復河道自凈功能。
目前茶花港水質已有較大改善,能見度已達到70-80厘米。
不僅僅是茶花港,江干區多條河道的治理都是依托企業的科技力量和生態治理措施。
四號港本是一條典型的城中村劣V類河道。2182米長的河道兩岸曾擠了近5萬名住戶,淘米、洗衣服、灌溉……源源不斷的生活排污,讓四號港成了遠近聞名的黑臭河。
為了改善江干區彭埠四號港河的生態環境、提升河道水質,江干區與市綠風集團合作,綠風集團通過自身研究的課題項目——“生態濕地的污水處理技術”,在四號港(備塘路附近)設置生態修復基地,種植了多種類具有水體修復作用的植物生態浮島,同時,將生態景觀設計融入其中,對沿岸景觀進行提升處理,讓河道呈現出“水景合一”的靈動畫面。
與此同時,綠風集團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參與生態環保公益事業,并于2017年成立了“綠風護水科學志愿隊”,組織“剿滅劣五類,綠風在行動”系列活動,用實際行動為“五水共治、水生態修復”貢獻力量。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