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師河、上伊河、正岙河位于溫州市鹿城區鞋都工業區,周邊居民曾飽受污染之苦。近年來,隨著“五水共治”工作的推進,河道水質一度達到三類標準。但近期,有當地市民反映,河水又恢復了“灰頭土臉”的模樣,還時不時有惡臭散發。
嵇師河、上伊河、正岙河均位于溫州鹿城區鞋都工業區內,近年來,經過綜合整治和綠化、美化,水質曾有顯著改善,甚至一度達到三類標準,成為了當地的一道風景線。然而,記者近日在當地采訪時卻發現了另外一番場景,河水總體呈綠褐色且散發著臭味,水面漂浮著不少黑色污染物,河道坎坡的鐵絲網上堆積著大量生活垃圾。當地居民:
“居民1:就是垃圾多,很臭的。
居民2:水質不怎么樣,臟臭。
居民3:水質不行,臟,感覺下水道的水都在里面。”
記者在幾條河道觀察發現,為了阻止垃圾入河,不少河道兩岸都設置了鐵絲網和攔污竿,但依然會有不少垃圾“乘虛而入”。在嵇師河,記者恰巧遇到了幾位正在辛勤勞動的河道清潔工。談到河道水質,他們連連搖頭。
“清潔工人:河里主要的污染是化糞池的水。從哪里排出來的我們也不知道,很臟的,還有油。”
據了解,近期為了防控登革熱,溫州市鹿城區正在積極開展滅蚊消殺行動,鞋都工業區內不少企業都領到了防控消殺的任務。但鑒于目前的河道現狀,企業主們并不太樂觀。園區某企業主:
“今天看河道的水還好一點,前幾天下了雨。如果要天晴半個月,那你到了河道邊上就要捂鼻子了。昨天下午叫我去開會,他現在叫人家企業里面什么垃圾都搞好。你看河道里這么臟的水,怎么滅蚊子?我廠區里搞得再干凈,上午打掉,下午蚊子就過來了。”
記者從屬地的豐門街道了解到,去年11月左右,本已摘帽的嵇師河、上伊河、正岙河等河道又恢復為劣五類水。豐門街道治水技術指導黃智文告訴記者,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從去年開始,豐門街道周邊的街道鄉鎮陸續加裝了壓力泵進行污水輸送,唯獨豐門街道的污水輸送還是自流。在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有限情況下,這就導致了豐門街道的污水無法正常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而造成污水“翻墻”進入雨水管入河,引發水體變黑發臭。
“污水處理廠一天處理25萬噸,其它地方的污水是加壓泵過來的,就我們這里沒有加壓泵。人家加壓泵打過來先要把它處理掉,我們管是自流的,所以有些時候會造成我們這邊直接的污水翻墻。”
豐門街道分管副主任徐亞達說,轄區范圍內市政管網破損嚴重,河道上游又沒有活水水源,每天產生的污水大大超出市政管網污水排放的承受范圍,設計與現有的排放量嚴重不匹配。
“我們豐門是鞋業小鎮,原來的管網設計只有滿足7、8萬人,這幾年整個街道調整了,所有的企業集中在我們這里,目前的人口已經超過25萬人,等于是人口超負荷的運載,造成排水管網的壓力比較大。”
徐亞達表示,接下來,街道方面將通過生態調水、河道清淤等方式推進黑臭河整治,力爭早日剿滅劣五類水。
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上海歐保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媒體或互聯網其它網站,上海歐保環境登載此文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與本公司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