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不僅是基本國策,更是不可觸碰的底線,必須重拳出擊、鐵腕治污,守住青山綠水、呵護藍天白云。
1、聚力攻堅水環境治理
嚴格落實全市全域治水三年攻堅行動要求,采用PPP模式融資5.2億元,啟動實施內夾河水環境再造工程:
一是“活水”工程,實施客水調配、河道防滲、建設攔河閘,確保常年見水。
★水系連通。在內外夾河之間實施水系連通工程,進行客水調配,解決河道斷流問題。
★雨洪攔蓄。在內夾河下游紅旗西路橋北側新建1座攔河閘;在仉村河和楊甲河兩條支流入口分別建設攔蓄設施,形成兩大調蓄水源。
★河道防滲。根據河道地質條件,視情況采取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高壓噴射板墻等垂直防滲措施,最大限度留住現有水源。
二是“清水”工程。采取河道清淤和污水無害化處理,保證內夾河水質穩定達到四類標準。
★城鄉截污。對內夾河沿岸和三條支流區域內的農村進行截污改造。
★河道清淤。對內夾河河槽進行清淤和底泥清理,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水質不受二次污染。
★生態凈化及動態監控。建設生態浮島,解決水質腐臭問題;加裝六處24小時自動水質、水位、水量監測裝置,掌握河流水質實時動態。
三是“美水”工程。從紅旗路大橋至門樓水庫大壩,規劃打造五大特色生態景觀區,全力營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良好生態。
圍繞龍泉河、羊角河等27條河流,全面落實“河長制”和河庫管理員制度,實施水源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工程,打造水質清澈、綠色環繞、生態優美的水域環境。
加快推進東線排污干管工程,爭取6月份全部完成,解決污水排放倒流和卡脖問題。
完成剩余的6項城區雨污管網改造,徹底解決城市內澇、實現雨污分流。
同時,啟動運營5處鎮街污水處理廠,在門樓鎮、張格莊鎮23個村改造污水管網,解決生活污水直排問題、堅決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
2、聚力攻堅大氣污染防治
煙臺市明確2018年PM2.5年均值保持在35微克/立方米以內,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并持續改善。雖然我們年底大氣指標基本達到了要求,但距離其他市區和群眾期盼還有差距。
要對號入座、拉高標桿,加大裸露土地、施工揚塵等重點領域治理力度,對新拆除的區片,即拆、即清、即綠、即美,一氣呵成,凡是裸露土地的地方全部覆綠。
要深入實施燃煤污染防治行動,繼續加大“氣代煤”“電帶煤”改造力度,推廣清潔型煤,進一步壓減燃煤消費量,確保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今年,要在8個鎮街園各建設1處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嚴格空氣質量指標考核,卡實環保主體責任。
3、要聚力攻堅突出問題整治
截至目前,福山區還有涉水違章建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散亂污企業治理等7大類60項環保突出問題未完成整改。
對剩余環保突出問題整治任務,責任單位要不講條件、抓緊推進,做到善始善終。
要在福山區范圍內再進行一次拉網式排查,對排查出的環保問題,逐一建立整改臺賬、細化工作措施,又好又快完成整改任務。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