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前
修復后
生態浮島雖為鳥兒提供了棲息覓食之所,但目前草木雜亂并不美觀。記者 賴有光 攝
“綠島”上,鮮花盛開、綠草叢生,徐徐涼風從湖面掠過,優雅的白鷺不時在此落腳棲息……南寧首次大規模在南湖公園水域部分設計3個生態浮島,成為治理南湖水系的“美容師”,也成為候鳥棲息覓食的小“天堂”。可是近日,住在南湖公園附近的晚報老讀者張鷹向記者反映:“早上沿著湖岸遛彎時發現,生態浮島里的植物長得參差不齊,有些甚至已經枯萎了,跟最初的美景相去甚遠。”是否真的如此?生態浮島為何成了“凋零之島”?昨日,記者走訪南湖公園進行了解。
建設初衷 美化環境凈化水質吸引候鳥
昨日,記者前往南湖公園,站在九孔橋上望去,靠近橋邊就有一座生態浮島。浮島的“床”凹凸不平,長在上面的花草足有一人高,看起來因疏于修剪和管護而顯得凌亂不堪,有部分植物確實已經枯萎。但即便如此,原生態的浮島依然是鳥兒的“自由天堂”,它們在草叢里覓食嬉戲。隨后,記者在放生臺附近也看到了另外一座生態浮島,情況類似。
“前幾年,生態浮島的花都開了,很漂亮。沒想到現在卻成了這樣,影響了湖面的景觀效果。”看到這樣的荒草島,晚報老讀者張阿姨心痛不已。
那么,南湖公園開建這3個生態浮島的初衷是什么呢?
“初衷主要有三個:改善水質、提升景觀、給鳥類提供棲息覓食之地。”南湖公園相關技術工程師告訴記者,南湖公園是眾多野生動物棲息之所,相關部門出于對南湖生態環境的重視以及野生動物的關愛,決定在南湖建設3個生態浮島進行試驗,觀察生態浮島的環境保護效果。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