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河道治理融合化。通過河長面上協調,把河道整治與沿線開發有機結合,將居村河道整治工作與“生態村組·和美宅基”創建工作同步開展,整體提升河道定位和功能品質,使河道的綜合效益得到更大發揮。
二是河道建管智能化。規范日常保潔巡查制度,適時動態掌握水質變化。對重點河道全過程追蹤,幫助河長及時了解河道水域和沿岸環境狀態,為河道整治和保護工程提供重要的基礎性信息。
三是生態修復科學化。加強河流生態化治理,加大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開展駁岸生態化改造、沿岸綠化及景觀建設,加快河岸濕地、氮磷攔截吸收、曝氣充氧、生態浮床等工程建設,構建物種豐富、結構完整、功能穩定的河道、池塘生態系統,穩步改善水質。
四是水質保護綠色化。對河道開展生態整治,在雨水排放口構建生態滯留凈化濕地,對雨污水進行預處理,再經岸線景觀濕地,進行深度凈化。種植水生植物,帶來河清景美的直觀感受。五是河長制宣傳公眾化。設計河道河長標識,提高各村河長制工作辨識度。開通“西渡街道民間河長制”微信公眾號,延伸河長的工作和服務;利用橫幅、公共電子屏等方式,宣傳河長制,普及水環境保護知識,讓愛河、護河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