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9月12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未來5年大氣治理工作總體目標,并提出十項具體措施。
二、分析與判斷
大氣治理未來5年總體目標出臺,重點治理PM2.5
《行動計劃》提出了未來5年大氣治理工作的總體目標,其中PM2.5濃度的控制為重點,具體指標是: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該目標主要對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尤其是PM2.5作出了要求,說明通過提高空氣能見度,直觀提升空氣品質已成為當前大氣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務。全國性目標與前期部分省份公布的地方性目標相比大致位于同一水平,與之前預期基本相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的下降幅度遠高于全國水平,未來5年大氣治理工作將以上述重點區域為主。
《行動計劃》提出十項具體措施,燃煤小鍋爐整治受重視
為保障實現目標,《行動計劃》提出了十項具體措施:一是加大綜合(行情專區)治理力度,減少多污染物排放。二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三是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四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五是嚴格投資項目節能環保準入。六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七是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督管理。八是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九是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制定完善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十是明確各方責任,動員全民參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這十項具體措施主要是在今年6月李克強總理大氣治理“國十條”基礎上的延續與具體化。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正式提出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強化對移動污染源防治、降低煤炭能源消費比重等措施。因火電行業減排工作開展最早也最為成熟,未來大氣治理的方向將在非電工業領域、機動車以及煤炭能源替代等領域積極展開。燃煤小鍋爐的節能及脫硫脫硝改造、監測設備、新能源汽車(行情專區)等產業有望受益于政策提振。
推行節能環保市場機制,有利于環保服務型廠商
《行動計劃》支持將市場機制引入節能環保產業并加以完善,包括鼓勵節能減排新機制的推廣,完善環保行業的價格稅收政策,不斷拓寬融資渠道等。市場機制的深化將有助于脫硫脫硝特許經營、大氣監測托管運營等模式的發展,伴隨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市場化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率優勢將日趨明顯,環保服務型廠商有望做大做強。
三、風險提示:
環保財政資金到位不及時。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