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浜是安亭鎮謳象社區里的一條村河,成為了嘉定區首家實施“三維循環生態修復”的試點河道。現在,這條被沿河居民罵了15年的“臭河浜”經過生態修復得以變清。
沿陶家浜漫步,河風徐徐,花香幽幽,波光粼粼,游魚成群。兩岸民居的紅磚綠瓦清晰地倒影在水面上,河面上還點綴著碧綠的荷葉、嫩黃的睡蓮和青翠的生態浮島,仿佛一張張風景照,美不勝收。沿河居民李淑英回憶起原先黑臭問題時說,“原來陶家浜一會紅,一會綠,一會黑,幾種顏色,走過都是捂住鼻子,政府每隔3年就會清淤換水,但收效甚微”。
陶家浜變清,要歸功于“三維循環生態修復”法。這是嘉定區水務局的研究課題,旨在解決鎮村級河道的黑臭頑疾。所謂“三維”是指河面上負責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河水中負責防止水體富養化的魚類、河底下分解生產養分的微生物。三者達到平衡循環后,把死水變成了活水,重塑了水系生態,不但“治標”,而且“治本”。
目前系統初建,仍比較脆弱,工作人員會將含有4種光合菌的培養液灑入河內,補充水系內的微生物數量。這些光合菌沉到河底,還能分解淤泥,每月可削低淤泥層3厘米。專家指出,恢復水系的生態平衡不易,想要河道“黑臭病”不復發,更需要市民的自覺愛護,做到不丟垃圾,不釣魚。
據悉,從今年開始,上海對全市500公里的鎮村級河道實施生態修復工程,而“三維循環生態修復”法將成為嘉定區的主要治理模式。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