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香佛影段。效果圖
巴河是巴中的母親河,一江清水穿城而過。一直以來,巴河景觀的打造倍受市民關注。據了解,由巴中市規劃、水務部門聯合組織編制的《巴中市巴河城區段(大佛寺大橋——李家灣閘壩)河道景觀規劃設計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進入成果完善和收尾階段。未來巴河主城區河段美景令人期待。
重塑巴河 打造16公里河段景觀
近年來,巴中將巴河河道治理作為水務工程建設大會戰中的重點來抓,通過對河道的全面治理,如今河道行洪能力顯著增強,河道景觀全面提升,形成了山水格局鮮明、文化底蘊深厚、濱水區位突出、筑壩蓄水充足等巴河美景。然而,和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巴河河道景觀功能單一、巴河文脈不強、濱水形象不顯、濱水價值不高的缺點也日益凸顯,巴河景觀打造勢在必行。
經過兩年多的勘探和反復設計,在數易其稿后,《方案》已進入成果完善和收尾階段。巴中市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按“活力水岸,文蘊巴河”的總體定位,堅持尊重自然生態至上的理念,對巴河大佛寺大橋——李家灣閘壩14公里水面景觀和16公里濱河道路及以下沿河景觀進行了整體規劃,重塑巴河與城市的良性互動關系,發揮巴河多元價值。
“五段十景”美得不可想象
活力水岸、文蘊巴河,是《方案》的兩個關鍵詞。市水務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活力即創造活動、能量樂活,文蘊為復興文化、歷史意蘊。其中,活力水岸以尊重自然生態至上的方式對河岸進行柔化處理、恢復河道生態機制。同時,沿河增加供市民運動休閑的活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文蘊巴河”,就是要將巴中厚重的歷史文化與河道景觀巧妙融合,主要在回風大橋至東門大橋之間集中體現,重點展示巴城米倉古道文化,碼頭文化、古城文化等。同時依托巴中古城格局與城市文化,恢復古碼頭、古城墻等城市場所建筑,在植物方面通過種植巴江柳,營造巴河濃厚的文韻氛圍。
《方案》顯示,巴河沿河將打造“五段十景”,設計強調生態性、體驗性、健康性、可達性、地域性、多樣性、系統性、識別性、地標性,最終形成五大生態文意畫卷,即自然清幽的佛院、禪林,多彩浪漫的廊橋、古亭,古味繁華的古城、古渡,綠意宜居新城、濕地,生態創意的活水、大壩。五美景致共同構筑韌性巴河的生態景觀,將巴河景觀帶打造成整個巴中綠地空間結構的中心地區、重要景觀帶。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