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很多研究與實踐經驗表明:漂浮濕地人工生態浮床在水體污染凈化、生境改善和生態修復中具有多種功能和作用。
1、植物根系和人工栽體及其附著的生物膜對水質的凈化作用
漂浮濕地上植物根系和人工載體擁有巨大的表面積,可以負載大量生物膜,它們通過吸附、沉淀、過濾、吸收和轉化等作用,對水體中懸浮態和溶解態污染物具有強大的凈化 功能,能夠提高水體透明度,有效降低有機物、營養鹽和重金屬等污染物濃度。
2、植物對水質的凈化作用
漂浮濕地浮床上植物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吸收利用水體中的溶解性氮、磷等營養物質,將其同化利用為植物體的組成部分,也可通過揮發、代謝或礦化作用使其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轉化成無毒性作用的中間代謝 物并貯存在植物細胞中,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3、植物與微生物共生對水質的凈化作用
漂浮濕地浮床上植物根區的菌根真菌與植物形成共生作用,有其獨特的酶途徑,用以降解不能被細菌單獨轉化的污染物。
4、抑藻和供氧作用
漂浮濕地浮床能夠有效遮蔽陽光,浮床植物(水花生、水浮 蓮、狐尾藻、金魚藻、馬蹄蓮、輪藻、石菖蒲和蘆葦等)能夠分泌克藻化學物質,控制浮游藻類的生長繁殖。浮床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通過莖葉和根系向水體 中釋放大量氧氣,能夠提髙水體溶解氣含量、促進污染物的凈化。
5、改變流場的作用
水體中設置浮床后,能有效緩減風浪的沖擊、減少水流短路,促進水質凈化和生態恢復。
6、提供棲息地的作用
漂浮濕地能為高等水生動植物及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地(特別是在“人類包圍”的城市生境中,為鳥類提供一個“水上家園”),有利于增加水體生物多樣性,促進水體的生境改善和生態恢復。如上海歐保環境的很多河湖治理經驗表明:在生態浮床的下面聚集著各種魚類,且大多為幼魚,通過在浮島的下面系上一些繩子可以強化生態浮床作為魚類產卵床的功能。在上海九星村河道治理的生態浮床上,已發現一些鳥類的巢穴。有時為了吸引某種鳥在浮床上棲息,還可以根據它們的筑糶習慣在浮床上進行特殊布置。廣東省髙明市等地利用深水魚塘特別是富營養化嚴重的基塘進行浮床水稻栽培,既可凈化水質,又可為魚提供青飼料,做到種稻、養魚、凈水三不誤,形成生態經濟良性循環。
7、景觀建設的作用
由于漂浮濕地上栽種和生長了大量植物,所以被稱為 “水上花園”,具有良好的設觀美化效果。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